繁华的大宋重文轻武,很多百姓当时也就想一门心思的搞科举,希望自己踏上仕途升官加爵。
可毕竟才子太多,其中一位考生就算再有文采,在之后也不幸落榜。
不过他心中依然不甘,随手写了一首牢骚词想要抒怀。
而就是这随意发的牢骚,在之后竟然成了千古绝唱。
那么,这首词究竟有多么优秀?这才子有如此实力又为何会落榜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青云之志北宋,这个承袭唐朝文化精髓的黄金时代,政治相对清明,经济繁荣昌盛,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科举制度成为了文人实现抱负的重要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位注定要在词坛留下不朽传奇的才子诞生了。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柳存仁曾任职监察御史,家族中不乏在朝为官的显贵。
在这样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年幼的柳永很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而在那个时代,读书人都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柳永也不例外。
就这样,带着家族的期望和自己的抱负,柳永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沿途的山水风光,让这个年轻人感受到了大好河山的壮丽。然而,等待他的京城,却远比他想象的更加繁华。
来到京城,柳永看到了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也看到了市井中商贾云集。
除此之外,还有金碧辉煌的宫殿,雕梁画栋的楼阁,总而言之都能处处彰显着大宋王朝的富庶。
初到京城的柳永,很快就被这样的环境所吸引,不过在这之中,竟然有青楼...
至于他为什么会看上这里,咱也不太好说,不过在同僚的引荐下,他确实开始出入青楼。
不过他并没有荒废自己的才能,而是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众多歌妓的青睐。
他的词作不再局限于科举八股,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挚情感。那些婉转动人的词句,那些含情脉脉的诗篇,让他在青楼中声名鹊起。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也为他的前程埋下了隐患。在那个以道德标准极其严苛的时代,文人出入青楼虽然常见,但过分沉迷则会招致非议。
特别是在科举考试中,考官们不仅看重才学,更注重品行。
柳永的才华虽然得到认可,但他的行为却开始受到质疑。
失意与不甘当然,他的这些言行在当时并没有影响他的科举,毕竟当时的科举也讲究公平公正,只要有真材实料,他身上的一些毛病在之后都是能够改掉的。
或许当时的柳永也是那么认为,他觉得自己那么有才,怎么可能会落榜呢?
可事实就是那么不顺心,在一次科举中,柳永不幸落榜。
或许在考场上,他曾挥毫泼墨,自认为文采飞扬,但事实就是事实,他只能怪自己太自信,或者怪那些上榜的人太过有才了...
当然,这件事不仅意味着他暂时无法实现理想,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而且那些曾经对他推崇备至的人,开始对他避而远之。
柳永有点崩溃,他便开始在京城中漫游,白天流连于市井之间,夜晚则在青楼中借酒消愁。
然而在这种颓废的生活中,他却写出了最动人的词作,其中《鹤冲天》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这首词充满了对命运的不甘和对世俗的讽刺,而其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他内心的苦涩,更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词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当他写下"望断归来路"时,那种思乡之情和对前途的迷茫跃然纸上。
在这段时期,柳永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中有的同样是科举失意的落魄才子,有的则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官员。
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柳永的眼界更加开阔,他的词作也更加成熟。
然而谁承想,他的词作竟然传到了宋仁宗的耳中。
当时皇帝其实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但毕竟这人品行确实不端正,以至于这首词写的再好,他也不想任用柳永。
这种偏见直接影响了柳永的仕途发展,使他只能在低级的职位上蹉跎岁月。
华章毕竟有些失意,加上别人也不太看好自己,柳永之后的生活其实并不算顺利。
当时柳永在积极应付着各种事情,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次科举一次失利,这让柳永更加崩溃。
要知道,当时可是很多人看好自己,说不定当时柳永还吹了什么大话,现在这样不顺利,不少人应该就要怀疑他的才能了。
这柳永也是有感而发,写出了《雨霖铃》这样的不朽之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首词与他之前的作品风格大不相同。词中不仅有对离别的深切感伤,更饱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特别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样的句子,将人世间最难以承受的离愁别绪,描写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雨霖铃》的创作背景颇具传奇色彩。据传,这是柳永在与一位名妓告别时所作。
然而,这首词的意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男女离别,而上升到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词中的意象:寒蝉、骤雨、长亭、暮霭,无不渗透着悲凉之感,却又蕴含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在这段时期,柳永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他的艺术造诣却达到了新的高度。
他的词作开始摆脱了早期的轻浮靡艳,转而追求更深沉的人生体悟。
看来,苦日子到头了。
当宋仁宗开恩科时,柳永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他重新参加科举,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进士榜。
这一成就不仅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也为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科举及第并未给柳永带来他期待的仕途发展。由于早年的行为和声名,他始终未能获得重要职位。
但这反而让他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词作,至今仍然打动着无数读者。
特别是他笔下那些描写离别、思念、悲欢离合的词作,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动人的篇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柳永
百度百科-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