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被清华、北大破格录取公平吗?马光远谈姜萍,高校不应傲慢

邱小玲 2024-06-29 06:02:03

姜萍爆红后,许多网友为她发声,感到不公。

他们纳闷,每年参加球赛和跳健美操的人能考上清华北大。

而数学天赋如此突出的姜萍却不能,这难道只因为她只读了中专吗?

全科出人才,偏科出奇才,这种现象何解?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发表了个人看法。

他认为,一些高校缺乏冒险精神,对中专生存在严重的歧视。

这些高校即便发现了人才,仍然拘泥于规章制度,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无奈。

以下是马光远博士谈论姜萍的视频。

马光远一上来就猛烈批评某些大学对中专生的歧视。

姜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令人费解的是,她在获得如此好的成绩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然而得知她是中专生后,却纷纷表示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这种现象实在令人费解,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否存在深刻问题。

马光远接着表示,这些高校的反应如此傲慢,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他认为,完全可以将这些学校的优秀学生拿来与姜萍进行比较。

马光远最后表示,如果我是那个学校的校长,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采纳这个建议。

冒一次风险。万一姜萍真的是那个罕见的数学天才呢?

俗话说得好:“不拘一格降人才”。

若一味固守传统制度,遇到人才却犹豫不决,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实现突破?

这也许正是许多人心中的真实想法。

那么,为什么许多大学无法破格录取姜萍呢?

首先,学历偏见确实存在,但这是教育分流所带来的“恶果”。

中专生通常是因为中考成绩不佳而未能升入当地高中,从而被分流到中专学校。

这些学生在教育体制的筛选中被视为成绩相对较低的一群,因此,他们在学业表现上往往被认为不如人意。

在学历制度下,中专生被归类为教育层级的最低层次,容易受到他人的轻视。

难道中专生中就没有人才吗?

当然不是。

这里要提到中考分流制度,不知是哪位专家提出的。

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出现偏科现象,其实到了高中后有很大机会改进。

但由于中考后的分流制度问题,他们被迫进入了中专,这极不公平。

姜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她的数学成绩十分优异,最终却只能上中专。

偏科可能出奇才,但不知道有多少奇才被这个分流制度埋没了。

其次,许多大学既不敢也无法打破现行制度。

一旦这个先例被打破,不知道会有多少学生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

起初,我并不明白浙大为何会做出那样的回应,但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

我国的考试制度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对考试和录取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姜萍作为中专生,没有高中学籍,因此按照规定,她是无法报考大学的。

姜萍若被破例录取,不仅损害了规则,还可能为将来类似情况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果每个被资本推崇的学生都能优先进入浙江大学,其他申请者将会受到极大的不公平对待。

因此,浙江大学的决定无可非议,他们不仅在维护秩序,也在保障其他申请者的公平权益。

最后,许多学校确实缺乏“冒险精神”。

国内的教育体系虽然有些保守,但也存在变通的空间。

像姜萍这样的天才少女在美国这样的大国会被更加灵活地录取,因为在那里,能力可以打破一切束缚。

这也是美国大学在某些领域总能涌现出才华横溢的人才的原因之一。

也许只要我们国内的一些学校敢于挑战现有制度,教育水平可能会有显著提升,人才储备也将更加丰富。

循规蹈矩往往束缚创新,不敢冒险则难以取得进步,因此,打破陈规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网友纷纷参与讨论这件事!

“有人认为,为了保持程序的公平性,不应破格录取,否则将来任何人都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入学。

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哈佛、麻省理工等国外学校抢走最优秀的人才吗?”

她的优秀可以被承认,但必须讨论和研究体制体系,否则领导的亲朋好友都可能进入体制内。

现在至少有文凭作为门槛,即使你的亲戚是镇长,也不可能直接安排你成为老师,顶多会给你一个临时工的职位。

其实,马光远博士所言甚有道理,但在现行制度下则有所不同。

一旦某人找到了这个漏洞,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人试图利用它,直到教育公平的本质被削弱。

这种错误往往是事后才会认识到的。

因此,我们应当理解目前各大高校的做法,不要过于固守于一个学历的观念。

或许,姜萍选择的道路要比这条路远得多。

大家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