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弼死后,宗社党群龙无首,纷纷逃亡外地,无人再敢争持和议之事

向日葵爱过去 2024-12-07 16:54:50

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12年1月26日夜晚,在京城的西安门外发生了一场令清廷震动的“刺杀案”,刺客名叫彭家珍,而被刺杀者名叫良弼。

这场刺杀案看似很简单,但却影响非常大,这场刺杀案之后,清政府下诏宣布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至此终结。

被刺杀者良弼是谁?为何他被刺杀之后,清政府便下诏宣布退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呢?

良弼是清末宗室大臣,他有胆有识,能文能武,被称为清王朝最后一匹“良驹”,除此以外,他还与铁良、恩铭、端方、载泽4位满清贵族大臣并称为“清末五虎”。

良弼出生在一个清朝皇室亲贵之家,他的祖父做过两江的总督,父亲则曾在四川、广东地区做过官。

本身这样一个优渥的家境,会让良弼从小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命运弄人,在良弼还是幼童时期,他的父亲便因年早逝,父亲因年早逝,使得良弼一家失去了主心骨和依靠,至此家道中落。

良弼的母亲是一个颇有学识,并且十分自强的女性,她很注重家庭教育,他对良弼言传身教,希望良弼能够奋发图强,重塑家族往日的荣光。

而良弼则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和悉心的培养,勤奋,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之人,1897年,20岁的良弼进入到了京师文同馆学习,学成毕业后,他在清末名臣张之洞的举荐之下,获得了湖北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

不久,良弼与其他湖北官费留日学生东渡日本,进入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军事,在日本军事院校留学期间,良弼不仅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军事理论知识,还对日本军队进行了考察和研究,逐步成为了一个军事人才。

1903年12月,26岁的良弼从日本学成归国,归国之后的良弼被清政府视为军事骨干人才培养,被安排进入到练兵处军学司担任要职。

良弼去往日本留学,深造过,是一个有着真本事的军事人才,因此他在进入到练兵处工作了没多久,便获得了不断晋升和提拔的机会,成为了清廷陆军部军学司的司长。

溥仪皇帝即位之后,良弼得到了清廷各方力量的信赖和赏识,升任禁卫军步队第一协统领,良弼除了在禁卫军中担任要职以外,还以清廷陆军部官员的身份,积极推动清廷的军制改革、训练新军、设立军学,成为了清廷陆军部中的一位实干人物,深得清廷陆军部官员的好评。

1911年,良弼迎来了他仕途的一个高点,他升任陆军协统,跻身于清廷的朝堂之上,并被被清廷倚仗为干将。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作为清廷主战派代表的良弼主张武力镇压革命军,并制定了武力镇压的计划,随后不久,在良弼的主张和建议之下,清廷派遣多支清军南下武昌,与革命军对峙作战。

除此以外,良弼极力反对清廷启用袁世凯,认为袁世凯是一个极具野心的野心家,这就使得袁世凯与良弼之间明争暗斗。

1912年1月,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趁机向清廷提出议和,并暗示清帝退位,而良弼则坚决表示反对,他为了继续拥护清朝皇室,阻挠共和,便与一众满清皇室贵族组织宗社党,由他出任首领,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并扬言要集结清军南下,与革命军抗争到底。

当时一位叫做彭家珍的革命党成员见良弼继续负隅顽抗,十分生气,为了能够扫清良弼这个革命阻碍,彭家珍北上京师,担任京津同盟会暗杀机关部部长,制定暗杀计划,对良弼进行暗杀。

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携带事先准备好的炸弹来到了良弼任职的军咨府,想要趁着良弼外出之际,用炸弹将其炸死。

但是在这里待到了晚上,始终都没有见到良弼的人影,彭家珍便离开了这里,去往良弼在西安门外的住所,到了良弼的住所后,彭家珍递上了事先准备好的名片,表示自己有要事面见良弼。

良弼住所的仆人和随从则是告诉彭家珍,良弼外出办事,还未归来,让他在这里等一下良弼,而就在彭家珍在良弼的府邸大门处等候良弼时,良弼乘坐着轿子回来了。

彭家珍见此情形,赶忙从腰间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炸药,趁着良弼下轿问话之际,扔了过来,而已经下轿的良弼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袭击,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

随后,只听一声巨响,良弼应声倒地,倒在了血泊之中,虽被随从和下属救回府内进行急救,但终究因为伤重而死,终年仅仅三十五岁,就这样,被清王朝视为最后一匹“良驹”的良弼就这样丢掉了性命。

良弼在伤重临死之际,强忍剧痛,大声哀叹道:“炸我者,真大英雄也,朝廷不识我,惟此人识我,真吾知己也。我死,大清亦随之亡也”。

良弼死后,一切正如他哀叹的那样,宗社党在失去他之后,群龙无首,失去了主心骨,一些皇亲贵胄和王公大臣们吓得逃往外地,无人再敢争持和议之事,也没有人在敢带头站出来反对袁世凯。

良弼这个革命阻碍被扫除后,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对隆裕太后为首的清廷统治者进行了多次威逼,以隆裕太后为首的清廷统治者见大势已去,朝中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宗室大臣,便只能够选择妥协,按照袁世凯的意思,颁布了《退位诏书》,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得延续了200多年的大清王朝落下了帷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 阅读: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