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世纪壮举,铸就辉煌》
在历史的长河中,1997 年 11 月 6 日这一天,注定被铭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征程上。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刻,三峡工程进行大江截流,滔滔江水在人类的智慧和勇气面前,开始驯服地改变流向。
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啊!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群攒动。巨大的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运输着石料和设备。工人们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脸上写满了坚定和决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专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3f90e82ddce5437f4d3d19000c875b.jpg)
所谓的大江截流,就是将长江拦腰截断,未来就要在这里铸造堤坝,但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一条河,想要切断长江,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江面上,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然而,随着截流的推进,一块块巨大的石料被投入江中,逐渐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江水在堤坝的阻挡下,变得越来越湍急,但人们的斗志却愈发高昂。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江水搏斗,用汗水和心血谱写着一曲壮丽的乐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27101b8797b8a91ed6f5be96b56070.jpg)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华夏千秋功绩,国务院对此也是高度重视,经过一系列的研讨,批准三峡实施截流。通过两天的辛勤努力,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工程上下游围堰合龙成功,标志着三峡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三峡工程的大江截流与其他水电工程相比,综合难度最大。它是要通过在长江主河床上构筑两道围堰,继而修建三峡大坝和电站厂房,其规模之大、水电装机容量之大、综合效益之显著堪称世界级巨型工程。在庆祝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仪式上,江泽民发表讲话,李鹏宣布截流成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3f90e82ddce5437f4d3d19000c875b.jpg)
经过五年的浴血奋战,2002 年,三峡大坝导流明渠合龙。这是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导流明渠是1997年大江截流之后,为解决三峡二期工程期间通航和过流而开挖的一段“人造长江”,全长3.7公里,宽350米。但河道窄、底部光滑、流速高、落差大,让截流的难度达到世界级。站在合龙的施工现场,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的郑守仁最为忐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1d0061062d7fde9eca0dafd7fe24a6.jpg)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天气环境以及巨大的技术难题。但他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工程一线,不断探索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当导流明渠合龙的那一刻,现场一片欢腾。欢呼声、鞭炮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胜利的交响曲。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是他们辛勤付出的回报,是他们用双手创造的奇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e7cc450e9b5e086eee93e3fe8cdc2b.jpg)
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顺利合龙后,长江水将通过已建好的三峡大坝22个导流底孔向下游宣泄,三峡通航从此将变成“船舶过船闸,江水经大坝”。同时,这也是中国水电人第三次在长江干流上成功截流,整个三峡工程建设从此将转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一个“高峡出平湖”的世纪梦想已指日可待。
三峡工程的建成,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它不仅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从毛主席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对三峡工程报以极大的热忱,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奋斗,才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十年的梦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c5f60b6e60842f87565da676583ac1.jpg)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施工的时候截流量最大的工程,为了建成三峡,不仅工程人付出了巨大努力,长江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移民工程,都耗时良久。
如今,当我们站在三峡大坝上,俯瞰着那平静而浩瀚的江面,感受着它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和变化,心中不禁涌起对那些为三峡工程付出辛勤努力的建设者们的无限敬意。他们的奉献和拼搏,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去创造更多的辉煌!
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人夜以继日前仆后继,也付出了无数代价和牺牲,终于将毛主席面对滚滚长江写就的浪漫豪壮的诗句变为了现实:
“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