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该是举国欢腾的国庆假期,花样年的一纸公告,却让脆弱的地产股集体坐了回过山车。
10月4日晚间,花样年公告称,公司约2.06亿美元的未偿还票据已到期,且未于当日付款,构成实质性违约。
5日,港股地产股开盘走低,中国奥园一度跌超10%,富力地产跌超8%,多家房企甚至遭遇“股债双杀”,例如融信中国2023年到期美元债、阳光城2024年到期美元债跌幅势创纪录等。
而与花样年旗下上市物企彩生活达成收购协议的碧桂园服务,也连夜发出公告称,彩生活未能偿还其借出的7亿元贷款,协议质押的邻里乐股权目前已被执行。
8日,花样年集团两只债券“18花样年”和“19花样02”大幅下跌,宣布盘中临时停牌。“19花样02”跌超54%,盘中二次临时停牌。
对于违约事件,4日当晚,花样年集团创始人兼地产集团CEO曾宝宝发布微博,没有附加任何文字,仅配图电影《至暗时刻》的海报。
曾宝宝也在下面评论中表示:“高低起落沉浮,都是我该经历与应得的。至暗时刻,相信光明。”
自救仍难挡暴雷
事实上,“至暗时刻”早有先兆。
9月,就有媒体报道称花样年未有全额偿还其已到期的离岸优先票据。对此,花样年还专门发公告澄清,称“公司经营情况良好,运营资金充裕,不存在任何流动性问题。”
而从今年5月至9月,花样年曾多次在公开市场购买其未偿还优先票据。据花样年披露的数据,在此时间段内,公司已合共购买8380万美元公司债,控股股东也合计购买了2210万美元公司债,即4个月回购了1.059亿美元。
此外,曾宝宝还通过其全资拥有公司真宝艺术基金会有限公司在9月3日和7日共购买350万美元花样年优先票据。
在6月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花样年还透露拟处置北京丰台、合肥、青岛及成都项目,出售资金将用于境外美元债偿还,花样年近日辟谣了这一点。
但花样年类似安抚市场的动作并没有起到作用。9月14日-27日,标普、惠誉、穆迪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限购下调花样年评级。穆迪分析师表示,评级下调反映了融资渠道收紧和高额债务到期增加了花样年控股的再融资风险。
此外,从其财务表现来看,虽然花样年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增长,但仍然踩中一道红线,并不安全。花样年2021年半年报显示,集团期内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81.17亿元,同比增长60.1%;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109.52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约为人民币3.03亿元,同比增长9.5%;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53亿元,同比增长58.7%。
报告期内,花样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7%,净负债率为74.8%,现金短债比为1.59。
虽然花样年只有现金短债比一项不达标,需要注意到的是,“现金短债比”中的现金,为扣除预售监管资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港股房企通常将预售监管资金列在受限制现金里,花样年没有公布预售监管资金,多数受限现金也为取得融资的银行抵押存款。
同时,花样年少数股东权益从2017年上半年的32.37亿元快速增长到2021年上半年的122.77亿元,占总权益约46.13%。少数股东权益的快速增加,能够增加房企的货币资金与净资产,从而改善净负债率,花样年存在美化财务指标的嫌疑。
数据显示,除了尚未偿还的2.06亿美元债,今年12月,花样年还有两笔美元债到期,包括12月17日到期的利率为7.33%的2.5亿元美债,12月18日到期的利率为15%的3亿美元债。截至目前,这两笔美元债未偿还金额合计约5.4亿美元。
千亿目标遥遥无期
10月8日,花样年发布公告称,针对短期流动性问题,花样年控股董事会及管理层正在就相关事件对花样年控股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财务顾问等多方支待下,成立了应急小组,正在制定风险化解方案,以期尽快化解阶段性困境。
同样是在8日,曾宝宝向花样年全体员工发布“宝爷家书”,表示花样年绝不躺平,力争控制和消弭风险,早日走出流动性困境。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公司还发布了一份“委任顾问暂停买卖”公告。根据公告,公司已委任华利安(中国)有限公司为其财务顾问,以评估资本架构、评估流动资金及探寻缓解当前流动资金问题的可行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委任盛德律师事务所为其法律顾问。
图片来源:花样年公告
相比流动性难题,花样年还面临着地产销售增长缓慢的困扰。2012年,花样年开启所谓的“轻资产转型”,提出由地产开发商转为社区服务商。但急于“去地产化”没有带来理想中的效果,花样年在销售规模上落后了,也错过了2015-2016年发展的黄金期。
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间,花样年合同销售额分别为80.14亿元、101.74亿元、102.14亿元、112.72亿元和122.06亿元,增速非常缓慢。
醒悟过来的花样年,于2017年开始重新加码房地产业务,并不断调整轻重资产的战略布局,实现轻重并举。2018年3月,花样年董事会主席潘军提出“千亿”目标。2019年,曾宝宝重回花样年执行董事的位置,花样年在这一年中人事、战略、运营、拿地等方面有诸多变化。
受此影响,花样年在土地市场上也活跃起来。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花样年在公开市场拿地金额为116亿元,排名第78位,全口径新增货值575亿元;2021年,花样年全年土地预算接近100亿元。
同时,在2021年业绩会上,潘军还表示,2020年通过对工程节点的强管控,花样年“拿地-开盘”周期缩减至7.4个月,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提速。
花样年的追赶距离目标显然还相差很远。2018年-2021年上半年,花样年合同销售金额分别为301.73亿元、362.10亿元、492.07亿元、281.17亿元,期间,潘军还分别将2020年销售目标降为450亿元才算完成任务,2021年业绩目标则为600亿元。
疯狂加杠杆的时代已经过去,不知花样年能否挣脱困境,真正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