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SU7Ultra及标准版车型接连发生的致命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四川内江的双车事故到泉州超速撞人事件,再到安徽高速的爆燃悲剧,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暴露了驾驶安全问题,更引发对新能源汽车性能与安全平衡的深刻反思。
四川内江双车碰撞 网络流传视频显示,两台黄色SU7Ultra同框,其中一台严重损毁,车头主驾侧撞击痕迹触目惊心,气囊弹出、零件散落,后座血迹与呕吐物引发酒驾猜测。尽管网友争议“车没问题人的问题”,但官方尚未公布责任认定。
泉州超速致人死亡 3月21日,一辆SU7Ultra在限速30km/h的学校路段飙至150km/h,穿拖鞋驾驶的车主躲避掉头车辆时撞飞电动自行车。26岁女骑手送医20余天后宣告脑死亡,生日成忌日。交警确认车主存在超速、穿拖鞋等违章行为,但逝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
安徽高速爆燃事件 标准版SU7在NOA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撞上隔离带水泥桩,从系统预警到碰撞仅2秒,最终车辆爆燃致3名年轻女孩遇难。事故暴露标准版缺失激光雷达和电芯倒置技术,安全性能与高配车型存在差距。
争议焦点:性能与安全的失衡营销与研发投入倒置 小米五年千亿推广费与接连事故形成鲜明对比。标准版因软件缺陷召回3万辆,却未解决硬件安全差异,被质疑“安全分等级”。
辅助驾驶技术局限性 厂商宣传的AEB紧急制动(如120km/h刹停)与实际2秒反应时间差距显著,L2级辅助驾驶被过度神化,消费者高估了技术成熟度。
3、驾驶者行为失控
泉州事件中超速、穿拖鞋驾驶,内江事故中疑似酒驾或竞速,反映部分车主将高性能电动车视为“玩具”,漠视交规。
行业反思:生命没有“标准版”小米SU7系列事故敲响警钟:
车企责任:安全不应因车型价格缩水,电池、雷达等核心防护需全系标配。
监管强化:需对辅助驾驶功能宣传加以规范,避免误导消费者。
用户教育:性能≠特权,驾驶员需敬畏生命,杜绝“马路竞速”心态。
逝去的生命无法重来,但悲剧应成为变革的起点。在电动车性能狂飙的时代,安全永远是不可妥协的底线。
盲测会有:车前草,夜玄,who is your daddy,鸿蒙next尝鲜用户四条狗来 境外势力马前卒
开小米高性能保时捷是这样的啦。
有人说他家电控有问题,所以容易失控,到底是不是真的?
曾经人人叫我靓仔,现在个个喊我契弟
倍耐力:不受控制的马力一文不值。马力值钱是在能受控制前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