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重庆,江风裹着湿润的水汽。李家沱码头旁的空地上,十几箱矿泉水像白色砖块垒成的小长城,空塑料瓶在泥地上翻滚,发出刺耳的哗啦声。视频里,几个身影正机械地拧开瓶盖,任清澈的液体在江面激起细小涟漪。
这场荒诞的"祈福仪式"迅速点燃网络。有人晒出截图痛斥:"这是把长江当功德箱了?"更多网友则陷入迷惑:"放生矿泉水?怕不是脑子进了水?"调侃之余,也有人忧心:"今天倒水,明天会不会倒牛奶?"
当记者循着定位找到事发地,滨江社区居委会的玻璃门上还贴着"节约用水"的标语。工作人员欲言又止的神情,像极了想戳破皇帝新衣却不敢开口的大臣。直到街道办给出官方说法:自打长江禁渔后,那些惯于放生祈福的人失了"鱼乐圈",竟想出用矿泉水替代的歪招。
"您说这算不算行为艺术?"面对记者提问,街道办李主任苦笑着说。这位在基层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城管,见过往江里放泥鳅、放鲤鱼的,放矿泉水的还是头一遭。"昨天制止时,有位大姐理直气壮地说'心诚则灵',我们竟无言以对。"
在长江边长大的张师傅目击了全过程。他蹲在码头石阶上抽着烟,脚边是半瓶没倒完的矿泉水:"这些人穿着名牌运动鞋,倒起水来眼睛都不眨。我孙子学校搞活动,一瓶水都舍不得喝完。"他捡起个空瓶晃了晃,"你看这标签,还是进口的,造孽哟!"
环保志愿者小王专门做了测算:按视频里每瓶500毫升计算,倾倒的矿泉水超过200瓶,足够山区孩子喝一周。"这不是放生,这是放血!"她激动地说,"长江不需要这种'祝福',需要的是真正的敬畏。"
当地民俗学者陈教授提供了文化视角:"过去渔民放生,是遵循'取之有度'的古训。现在异化成形式主义,既背离了传统,又伤害了自然。"他建议有关部门设立"文明祈福引导牌",让信仰回归理性。
事件发酵后,码头边多了几个监控探头。社区公告栏新贴了《文明祈福倡议书》,用加粗字体标出:"江水不饮瓶装水,祈福莫忘真初心。"但仍有零星空瓶出现在江滩,像某种倔强的符号。
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环保意识的错位与民间信仰的迷途。当"放生"沦为行为艺术,当祈福异化为资源浪费,或许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好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毕竟,长江要的不是矿泉水,而是每个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