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父亲撞飞醉酒摩托车驾驶员电话喊来儿子顶包被识破三人均担责

熊猫来喽 2025-04-16 18:30:46

哈尔滨阿城区这出"父肇祸子顶包"的荒诞剧,像一记重锤敲在公众法治神经上。52岁的张滨酒过三巡仍执意摸方向盘,追尾三轮摩托的瞬间,他摧毁的不仅是他人生命安全,更连带着将27岁的儿子推向犯罪深渊。

这场闹剧的剧本堪称"愚蠢教科书":老父亲撞人后慌忙致电,年轻儿子火速赶赴现场。父子俩在事故残骸前密谋的"顶包计",自以为能瞒天过海,却不知现代侦查技术早织就天罗地网。张伟亮报警自称肇事者的那一刻,或许还抱着"花钱消灾"的侥幸,岂料8万元赔偿款成了父子双双获罪的铁证。

法律的天平从不会为"亲情绑架"倾斜。当交警部门抽丝剥茧揭开顶包真相,张伟亮在讯问室里的供述,既是认罪书也是忏悔录。阿城区法院的判决斩钉截铁:包庇罪成立!四个月拘役的判决,既是对违法行为的惩戒,也是对"父爱如山"的扭曲诠释敲响警钟——用犯罪保护犯罪,只会让亲情在铁窗泪水中支离破碎。

值得关注的是司法温度与力度的平衡。法院鉴于张伟亮自首情节给予缓刑,体现了宽严相济的法治智慧。但缓刑不是"免罪金牌",六个月考验期犹如紧箍咒,时刻提醒这位年轻人:法律不是儿戏,亲情不能成为违法挡箭牌。

这起案件折射出多重法治警示:对张滨而言,酒驾入刑的立法本意,正是要用法律红线拦住醉驾者的方向盘;对张伟亮来说,"孝"不应异化为助长犯罪的帮凶;而对社会公众,更是生动法治课——当亲情触碰法律底线,及时劝阻才是真正的爱护。莫让"顶包"闹剧重演,方是对生命和法律最基本的敬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