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转变对华态度,称西方必须承认中国制度成功,不能与中国对抗

世事说阿哲 2024-09-05 19:48:43

中国模式,欧盟迷思:博雷利的一句大实话,背后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欧盟最近的操作,真是把人看迷糊了。一边挥舞着关税大棒,试图把中国电动汽车挡在欧洲市场门外;一边又开始对中国制度的成功赞不绝口,还呼吁西方理性看待中国崛起。这前倨后恭的反差,让人不禁想问:欧盟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出大戏的主角,正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他在最近一次讲话中,不仅公开承认中国制度的成功,还表示不应与中国进行系统性对抗,应该在中美博弈中寻求自身利益。这番言论,在当前对华强硬声音甚嚣尘上的欧盟政坛,可谓是石破天惊。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欧盟还联手美国,对中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贸易制裁。怎么一转眼,就换了副嘴脸呢?

其实,博雷利的表态,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欧盟内部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长期以来,欧盟内部对华政策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派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务实派,主张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另一派则是以一些中东欧国家和北欧国家为代表的鹰派,他们对中国抱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鼓吹对华采取强硬立场,甚至试图与美国联手遏制中国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欧洲内部的鹰派声音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在美国不断挑衅和施压下,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迎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积极参与到围堵中国的行列中。然而,现实却给欧盟浇了一盆冷水。在跟随美国打压中国的同时,欧盟自身却陷入了困境。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欧洲经济持续低迷,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更令欧盟感到不安的是,美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大肆向欧洲兜售高价能源,并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手段,变相补贴本国企业,抢夺欧洲市场。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反思对华政策。他们意识到,与中国“脱钩断链”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将对自身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中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合作,对欧盟摆脱当前困境、实现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博雷利此次的表态,正是欧盟内部理性声音抬头的体现。他的讲话,既是对欧盟内部鹰派势力的敲打,也是对中国释放善意,更是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无声抗议。当然,博雷利也并非“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肯定中国制度成就的同时,他也刻意强调中国的“独特性”,试图将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世界区别开来。这表明,西方国家虽然嘴上承认中国的成功,但内心深处依然抱持着“西方中心论”的优越感,不愿意正视世界多极化和国际秩序变革的现实。

中国回应:不卑不亢,以合作促共赢面对博雷利释放的复杂信号,中国政府的回应则显得不卑不亢,冷静务实。9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赞赏博雷利对中国发展的客观认识以及对中欧关系的积极表态。她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并始终认为双方的正确定位应是伙伴而非对手,应是合作而非竞争,应是共赢而非对抗。毛宁还特别指出,明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深化战略沟通,开展对话合作,妥处分歧摩擦,推动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她还表示,欢迎欧方分享中国大规模市场机遇,积极参与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进程。欧方在应对增长、通胀、能源安全以及产供链稳定等问题时,也离不开同中国的合作。

中方的回应,既表达了对发展中欧关系的诚意,也委婉地提醒欧盟:中国是真心实意寻求双赢的合作伙伴,但欧洲自身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解决。如果欧盟真的想摆脱困境,就应该放弃意识形态偏见,停止对华打压遏制,拿出合作态度,与中国相向而行,共谋发展。当然,中国也做好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准备。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2025:中欧关系的关键路口

2025年,中欧将迎来建交50周年。这既是值得双方共同庆祝的重要时刻,也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

50年来,中欧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长足发展。双方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为双方人民带来了有形的利益。然而,中欧关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意识形态差异、地缘政治博弈、经贸摩擦等问题,都对中欧关系构成考验。博雷利的表态,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但最终能否落到实处,取决于欧盟能否真正摆脱美国的控制,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战略选择。中欧关系:机遇与挑战的交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欧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挑战。

一方面,中欧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在经济领域,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科技领域,中欧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各有优势,双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在人文领域,中欧文明交流互鉴源远流长,双方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为增进双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中欧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首先,中欧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各异,双方在人权、民主、自由等问题上存在着认知差异,容易引发误解和摩擦。其次,美国因素是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外部变量。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试图拉拢欧洲国家共同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在经贸、科技、安全等领域,美国不断对中国施压,并试图在中欧之间制造隔阂,挑拨离间。面对美国的拉拢和施压,欧盟内部也出现了摇摆和分歧,一些国家试图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这无疑会对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携手共进,共创中欧关系美好未来历史和现实表明,合作共赢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中国而言,中国始终把欧洲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致力于发展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中欧关系。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中国也希望欧洲国家能够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战略自主,坚持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对欧盟而言,与中国“脱钩断链”不符合欧洲自身的利益。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形势,欧盟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分裂,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只有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能推动欧洲经济复苏,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维护欧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博雷利的讲话,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希望欧盟能够抓住机遇,展现智慧和勇气,与中国相向而行,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2025年,中欧将迎来建交50周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欧关系必将排除万难,迈上新的台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 阅读:64

世事说阿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