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兰世立走出监狱大门,三年多的牢狱生活并未让这位昔日的“民营航空第一人”显得落寞。
他拖着虚弱的身体,面对等候已久的记者,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便开始回答那些尖锐的问题。
从东星航空的破产到逃税的指控,再到他的个人遭遇,每个话题都充满了争议和复杂的关系网。
然而,当记者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时,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有人说,你坐的这三年牢是冤枉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到底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兰世立沉默了。他的目光不再躲闪,却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片刻之后,他缓缓吐出一个名字。
兰世立的这句指控,到底指向了怎样的真相?
兰世立的企业之路与旅游业起步
1993年,兰世立创立东星旅游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兰世立就明确了一条明确的战略方向——致力于提供卓越的服务和推出市场前所未有的旅游产品。
公司成立初期,兰世立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旅游行业专家和营销人员,这些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的知名旅游企业。
东星旅游的服务包括为客户定制个性化旅行路线、提供高端旅游住宿安排、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体验活动。
他们推出的“尊享系列”旅游产品,针对高端市场,包括私人游艇巡游和豪华别墅度假,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富裕阶层和企业高管的注意。
随着旅游业务的成功,兰世立逐渐将目光转向更具挑战性和利润空间的房地产市场。
1995年,东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的第一批项目是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这些写字楼的设计新颖、位置优越,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入驻。
这一时期,武汉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对办公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东盛房地产顺应市场趋势,迅速站稳脚跟。
不久后,兰世立注意到住宅市场的潜力。
1995年,东盛开始涉足住宅楼市场,采用的是一种颇具前瞻性的低成本高利润模式。
他们选择在城市郊区购买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然后建设价格适中但质量上乘的住宅楼。
到了1997年,东盛房地产已经在武汉的房地产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
非典危机与旅游业的转型
2003年,SARS疫情让国内旅游市场陷入低迷,大量旅行社面临生存危机。
这种局面之下,许多原本运营良好的国有旅行社也因客源锐减、资金流断裂而举步维艰,纷纷寻求出路。
兰世立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行业整合机会。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与几家陷入困境的国有旅行社接触,详细了解它们的运营状况、资产状况以及所拥有的市场资源。
经过多轮谈判,他成功收购了包括汉口国际旅行社在内的五家旅行社。
这些企业虽然在经营上遇到困难,但它们拥有稀缺的出境游牌照,这些牌照在当时是进入国际旅游市场的关键资源。
完成收购后,他立刻展开了一系列的业务整合。
原来的五家旅行社被迅速并入东星旅游的运营体系,从人员管理到业务流程,全部按照东星的高效模式重新梳理。
原来的员工团队中,那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被重用,负责各自熟悉的市场区域和客户资源。
与此同时,兰世立将东星旅游的服务触角迅速延伸到国际市场。
他利用这些出境游牌照,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从东南亚的度假村到欧洲的深度游线路,东星旅游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
经过一系列动作,东星旅游成功从一家区域性的旅游企业,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国际旅行社。
民航梦想的实现与挑战
2005年,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向民营企业开放,这为许多有抱负的企业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兰世立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契机,迅速着手筹备东星航空有限公司。
他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支专业团队,其中包括有多年经验的飞行员、资深机务人员和管理专家。
为了迅速扩大公司规模,东星航空以租购结合的方式引进了价值高达120亿人民币的空客飞机。
这些飞机型号新、性能优越,符合当时国内航空市场对舒适性和效率的高标准要求。
兰世立亲自参与了与欧洲空客和美国通用电气航空服务公司的谈判。
从合同的条款设计到支付方案的安排,他都亲自把控,最终与这些国际巨头签订了巨额协议。
东星航空成立后,在市场推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 策略。
公司开辟了多条新航线,重点覆盖国内一线城市和热门旅游目的地,同时向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延伸。
在票价定价上,他们以灵活的策略吸引客户,尤其在早期推出了多种优惠活动,如特价机票和团购折扣。
这些措施让东星航空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客座率一度在业内名列前茅。
在服务上,东星航空同样投入了大量资源。
机上提供丰富的娱乐设施和优质的餐饮服务,还特别针对商务人士推出了定制化服务。
公司的高端客户服务体系,使其迅速在民航市场上获得了“优质服务”的口碑。
然而,东星航空的快速发展背后,也显现出一些隐忧。
公司高度依赖外部融资,飞机采购和运营资金主要通过金融租赁和民间融资获得。
由于民航业的资金需求巨大,这种模式使得东星航空的资金链变得异常脆弱。
兰世立试图通过引入更多的航线和客户来增加收入,但航空业的高成本结构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利润空间始终有限。
虽然公司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过于依赖外部资金的运营模式,最终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
金融危机与东星航空的困境
2007年之后,东星航空的资金压力达到了顶点。
银行贷款的大门对兰世立彻底关闭,公司在急需资金填补运营空缺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机构。
然而,这些机构的运作方式极具风险,实质上是变相的高利贷。
在这期间,兰世立通过时任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牵线,联系了一家高利贷公司。
初期的接触中,高利贷公司表现得十分积极,提出愿意提供几个亿的贷款来解决东星航空的资金缺口。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复杂的安排。据一些流传的说法,袁善腊与这家公司早有默契,联合设计了一个局,目的是让兰世立一步步陷入困境。
高利贷公司在协议签订后,只支付了第一笔款项——8000万元。
这笔钱远远不够填补东星航空的资金缺口,但兰世立仍然希望后续的款项能够按时到位。
然而,接下来,高利贷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迟支付余下的资金。
有时是审批未通过,有时是内部资金流动受限,各种借口让资金迟迟无法到账。
东星航空的运营因此面临更大的困难,债务危机愈发加剧。
兰世立在多次交涉无果后,决定采取更直接的方式施压。
他组织了百余名公司员工,连续一周每天前往政府部门抗议,要求政府出面协调解决资金问题。
随着资金链的持续断裂,公司内部的运行状况也逐渐恶化。
供应商开始停止与东星航空合作,部分航线因运营成本无法支撑而被迫停飞。
高利贷公司的后续行动则更加冷漠,对兰世立的诉求置之不理。
这一局面让东星航空深陷泥潭,最终走向了破产的边缘。
法律风波与晚年活动
2010年,东星航空在无法挽回的债务危机中宣布破产清算。
作为公司的核心人物,兰世立因涉及逃避追缴税款问题被立案调查,随后在一审中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
这一判决让他从公众的视野中迅速淡出,但围绕他和东星航空的争议却并未停止。
进入监狱后,兰世立被列为“头号监管对象”。
他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监管力度远高于其他普通服刑人员。
与此同时,外界的讨论也持续升温,有人认为他的入狱更多是因为复杂的政商关系,而不仅仅是税务问题。
2013年8月7日,因健康原因和伤残状况,兰世立在服刑三年多后被提前释放。
他的出狱没有大张旗鼓,只有几名亲友和法律顾问到场迎接。
然而,公众和媒体并未因此放过他。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直截了当地问他:“有人说,你这三年的生活,是冤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谁造成这一切的呢?”
面对这个问题,兰世立沉思良久,最终仅仅说了一句话:“大概是袁善腊吧,当年如果我不相信他,东星也不会低价出售给政府。”
在兰世立提到的袁善腊事件中,湖北纪委在2011年已经对此进行了查处,但并未发现袁有任何违纪行为。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2011年后,袁善腊逐渐从公众视线中消失,直到11年后,退休多年的他再次被立案调查。
这次调查让曾经的疑点重新浮出水面。
2022年9月7日,袁善腊被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出狱后的兰世立并未彻底告别商界。
2022年秋天以来,他悄然控制了武汉秀生活便利店和武汉二厂汽水这两家公司,并将它们推向了上市。
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及当年的东星航空,但在市场上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方面。
兰世立并未以正式职务出现在这些公司的管理架构中,而是以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掌控方向。他通过间接的方式,继续在商业领域展现影响力。
参考资料:
[1]赵春雨.兰世立的二厂救赎[J].商界,2024(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