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佑镇的五个“宝贝”

天眼新闻 2025-02-06 01:20:52

黔西南州册亨县弼佑镇有五个“宝贝”,它们是打开老百姓致富大门的金钥匙,是撑起老百姓自信自强的文化瑰宝,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油茶,是第一个“宝贝”。

新春,弼佑镇秧佑、落江等村庄的山坡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油茶林,仍有洁白的花朵点缀其间。

弼佑镇万亩油茶示范基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镇政府所在地弼佑河岸边的贵博起航合作社生产车间里,负责人覃彪正在整理茶油饼。除了收购油茶籽,合作社还免费帮助群众榨茶油,所产生的油茶饼由合作社自行处理。“油茶全身都是宝,没有哪一点是浪费的。”覃彪说,油茶是老百姓的“绿色银行”,油茶籽除了少部分留着自己榨油食用,其余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

弼佑镇优质油茶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册亨县,弼佑镇是油茶种植重点镇,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目前全镇共有油茶种植面积16.8万亩,并建有128亩油茶科技育苗圃、388亩油茶种质资源圃、288亩优质油茶采穗圃和13.6万亩低产林改造示范园、2.5万亩油茶种质新植园、33亩油茶品比园,建成4个包含油茶剥壳、分级、烘干、包装、仓储等功能体系链(仓储中心),油茶产业产值达1.2亿元。

林业经济产业,是第二个“宝贝”。

在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弼佑镇充分利用低热河谷气候资源优势,种植杉木3万余亩、桉树2万余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0.6%。2024年,全镇采伐林木187.82公顷(2817.3亩),采伐蓄积3.47万立方米,出材量2.51万立方米。同时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等多元化经济模式,发展林下中草药黄精7.3亩、天门冬100亩,实现产值91.1万元;广藿香170余亩,预计实现产值53.04万元。

覃彪在整理油茶饼 陈俎宇 摄

手工盐水面,是第三个“宝贝”。

以弼佑镇本地原产细粒小麦磨制的面粉制成的手工盐水面,据传为宋皇祐五年(1053),宋仁宗遣狄青统兵平定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后,南征将士屯田带入并不断改良形成的一道地方美食。因当地小麦面粉中面筋质高、弹力极好,再辅以当地高质茶油制作成美味佳肴,成为当地群众招待贵客、赠送亲友的上好礼品。

弼佑镇手工盐水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探索发挥村级经济组织的牵头引领作用,弼佑镇对手工盐水面的设计包装、工艺标准、销售渠道进行统一,目前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目前,镇里正在筹谋恢复和发展本地小麦种植,以期打响品牌、做强产业,使之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布依族刺绣,是第四个“宝贝”。

布依族刺绣,被称为布依人“穿在身上的家园”。弼佑镇布依族刺绣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独树一帜,其刺绣图案中的花鸟虫鱼、草木藤蔓、山川河流等都代表了布依族人的生活价值观,极具象征意义。

弼佑镇秧佑村布依族刺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弼佑镇把传承和发展布依族刺绣作为带动妇女就业、激活民族文化经济的重要抓手,借力锦绣计划培养壮大绣娘队伍,培育布衣服饰绣娘91名,2名妇女被评为布依族刺绣州级传承人;用好“锦绣坊”发挥绣娘“半边天”作用,使布依族刺绣逐步从“身上”到“舞台”,再到“市场”,带动就业收入并产生经济效益130余万元。

布依戏,是第五个“宝贝”。

每年,弼佑镇秧佑村的拥合布依戏协会队员们受邀到县内各地及周边县市演出多达40多场。作为国家级非遗,弼佑布依戏据考证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近年来,弼佑镇通过对现有4支保持完整的布依戏队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党的政策方针等内容融入其中,引导队员们紧跟时代主旋律、说新事、唱新风,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

布依戏排练 陈俎宇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