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辽宁农民捡140斤太岁,一夜暴富赚300万,结局却令人唏嘘

水生烟客 2025-02-07 09:30:44

前言

2015年,一个叫王承德的普通农民,偶然捡到了140斤的巨型太岁。

一时间,他成了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被称为“王太岁”,更是靠着卖太岁赚到了百万财富,吃喝不愁。

可没想到,王承德成也太岁,败也太岁,抱着这棵“摇钱树”,最后却落得一个潦倒落魄的凄凉结局。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承德后来又经历了什么?

一、“大肉团子”竟是宝物

2015年,家住辽宁省一个小乡村的王承德,有了一番奇遇。

他一如既往地上山砍柴,伐掉自家枯萎的几颗板栗树,没曾想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远处枯萎的残木旁,竟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远远望去,黄白交融,像极了一朵巨型的大蘑菇。

王承德带着好奇心走上前,却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黄棕色与白色的“肉团”交融,摸上去湿润、软和,看起来奇形怪状的。

这哪里是大蘑菇呀,就像是一团柔软粘腻的大肥肉。

纵使王承德长年呆在山上,也没见过这样的“奇葩”,他心里又惊又喜,想带着这玩意回家,给村民们看看。

结果呢,保守估计都有100斤,王承德差点没抱起来。

只能又回家喊来妻子,两人合力才算是将这个“大蘑菇”给运回去,把夫妻二人累得是气喘吁吁。

村内的男女老少听闻此事,那也是纷纷称奇,忍不住跑到王承德家里来看看。

一来二去的,一传十、十传百,就连媒体记者也慕名而来,想要一睹“大蘑菇”的风采。

而让王承德无比兴奋的是,围观群众中有懂行的,惊叹道“这不就是太岁吗,可值钱了!”

“太岁!”王承德一听可以卖钱,眼睛都亮起了起来,莫不是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随后,王承德多方了解,终于知道了太岁的来源、典故。

太岁又称“肉灵芝”,相传可以长生不老、治病驱疫,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苦苦寻觅一生都没能得偿所愿。

《山海经》也曾有所记载,太岁为古生物化石,极为罕见,最神奇的是,可以吃一片、长一片。

到了现代社会,科学院也曾研究了关于太岁的资料。

认定是一种由粘菌、细菌和真菌自然生长而成的组合体,具有防腐、防晒、不惧干旱、无需养料的超强buff。

它也并不是死物,如果保养得当,一斤太岁就可分成百份或者千份,能够无限繁衍,只是速度极慢。

此事传开后,王承德全国闻名,人们称他为“王太岁”,无不艳羡他的幸运。

而此时的王承德,已经盘算着如何凭借太岁赚大钱。

二、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巅峰

得知这个“大蘑菇”是太岁宝物时,王承德不敢有丝毫疏忽,专门将其放置在水中,好生供养着。

不过,还没等他准备找买家呢,前来求卖的人就已经踏破门槛了。

可买家众多,王承德也不知道该卖给谁,只能按照比较公道的价格,一万一斤。

然后一点一点卖给不同的人,以求利益最大化。

即便如此,太岁依然供不应求,想要买走的人是络绎不绝。

眼看没办法,王承德只能抬高价格,毕竟奇货可居嘛。

结果,在村里人羡慕的眼神中,王承德的太岁,竟然从一万一斤卖到了十万一斤,几乎已经到史上卖太岁的价格巅峰。

按照前期投资和各种消费,媒体大致估算出,王承德赚取了大约300万元。

到了最后,王承德眼见太岁越来越少,坚持要留下最后一小块,只有3斤,再也不卖了,留待自家人泡水治病喝。

让人万万没料到,王承德这个普通农民,还真有点经商头脑。

家里整天围满了人,要么是来求买、参观,要么是捡到疑似太岁的“肉团子”,请他帮忙鉴定一下,也想一夜暴富。

一开始,王承德是有些烦躁的,平静的生活被打扰了。

但后来,他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借助人流量赚更多钱。

三、时也命也,美梦转眼成空

很快,王承德在山上开了一个度假山庄,准备一边养殖家禽,一边搞农家乐接待村外人。

买太岁的钱,就成了前期投资。

花18万买了一辆帅气的新车,花26万买了50头毛驴,还有野鸡、鸭子等家禽。

关于度假村,王承德也设想得非常完美。

夏天,游客可以来这里洗澡、吃农家鸡鸭,享受自然风光。

到了冬天,气温下降,河面结冰,又将成为户外滑冰、冬日野炊的最佳去处。

前前后后,王承德又为此花掉了150多万。

村里人见他如此大张旗鼓,便开始在背后讽刺他太张扬,赚点钱后又想钱生钱。

王承德选择沉默,坚定地要证明给所有人看。

他没有为自家盖起漂亮的新房,而是在山上盖起了小木屋,装了监控,每日勤勤恳恳地喂鸡鸭,监督动物和度假村的情况。

可是,命运却并没有眷顾他。

2017年夏季,村里突遭一场严重的洪灾,20万的鱼池顷刻间化为乌有,损失惨重。

此刻,王承德手里的钱所剩无几,他只能将仅存的40多头毛驴全部卖出,不让资金链断裂。

与此同时,度假项目也遇冷。

他将太岁泡在度假山庄里,如果来吃饭游玩,可以免费喝太岁水。

可人心是贪婪的,游客喝了不少水,又想占便宜,装满一瓶子带回去给家人,或是留给自己慢慢享用。

万般无奈之下,王承德只能收起太岁,度假山庄也没了赖以生存的噱头。

村里人的嘲讽与白眼成了真,风言风语愈演愈烈。

都说“看看老王德子这下还嘚瑟不!”,在太岁头上动土,可不就会被反噬吗?

王承德看着空着的饲养场,心里也空落落的,又买了几头野猪增加生气。

常常不是蹲在树屋里,失落地遥望远方,就是跑到鸡圈里跟一群鸡说话,旁人总以为他有些魔怔了。

他不愿意就此放弃,还想继续折腾,办食用菌生产合作社,搞“地栽木耳项目”,最终都不了了之。

谁也没想到,5年后再听到王承德的消息时,竟然是入狱了。

据说,是度假山庄经营不景气,想转让出去,联系到一位于先生。

结果,价格始终没谈妥,双方的脾气却在商谈途中被点燃了。

一气之下,冲动的王承德打了对方,酿下了大错。

受伤的于先生不愿意,以故意伤害和滥伐林木的罪名,将王承德告上法庭。

王承德傻眼了,他赔了2万多元,还将面临2年零8个月的牢狱之灾。

自2020年入狱,王承德应该早已出来了。

只是,他唯一营利的养野鸡项目,在这几年荒废不少,也不太景气了。

真是世事难料,抱着一棵“摇钱树”,最后竟然是一场空。

结语

很多网友表示,如果王承德当初不去折腾就好了,光是吃利息就能过得很滋润了。

可惜,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

当机会来临时,王承德抓住了,也想借此彻底实现财富自由。

只是现实很无奈,空有想法的他,缺乏经商的经验和能力,钱没有生钱,而是打了水漂。

不知,经此一遭,今后的王承德会不会安定下来,拿着仅有的积蓄度日。

本文信息来源

【1】环球网,2016-06-20,“香河村民抓鱼时发现80公斤太岁”.

【2】中国日报网,2017-11-28,“男子捡140斤太岁 卖太岁赚数百万元”.

【3】人民日报,2016-05-17,“农民卖太岁赚百万 办养鸡场建度假村”.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