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大家眼里的优秀人才,年薪百万,当飞行员,工作体面风光,制服背后是无数人的羡慕。
然而,一次意外的发生,使他从高空坠落,梦想破灭,未来充满不确定。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飞行员的职业生涯突然改变?这件事背后,又反映了航空业的哪些变化和困难?
几年前,民航业一片繁荣景象,承载着许多人的理想飞向天空,那时候,航班数量持续增加,新的航线不断开通,市场对飞行员的需求非常大。
大约从2013年到2019年,航班数量几乎翻了一番,新的飞机接连不断地投入使用,飞行员这个职业也变得越来越受人羡慕。

高收入、形象好、能周游世界,这些特点让飞行员备受追捧,加上影视作品和媒体的宣传,例如电视剧《冲上云霄》里潇洒帅气的机长形象,更让大家觉得飞行员是个非常浪漫的职业。
信源:被解约的民航招飞生:有人自费70万元学飞行,有人或需转专业奔赴新方向2022-08-13 红星新闻

成为一名飞机长,是很多年轻人的理想,特别是那些怀揣飞行梦想的男孩女孩。
年轻的他们充满自信,认为自己即将达到人生的顶峰,很容易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生活光鲜亮丽,身边总有漂亮的空乘人员,而且每月的工资收入非常高,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但人生的改变常常突然而至。

2020年,新冠疫情迅速蔓延至全世界,让原本快速发展的航空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
《星球商业评论》曾报道称,“飞机几乎都撑不住了”,说明了疫情对航空业的巨大影响,旅客数量大幅减少,大量航班被迫取消,航空公司陷入巨额亏损的困境之中。
航空公司为了生存,必须想尽办法节省开支,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过去能带来大量利润的飞行员,现在却成了公司运营的一大难题。
为了控制成本,有些航空公司采取了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措施,比如不再承担飞行员的培训费用,让学员自己支付高昂的培训费,这无疑让学员的经济压力更大。
东航停飞89名飞行学员,这件事恰恰反映出航空业如今的巨大变化,就像《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的那样,官方解释说,学员们没能通过ICAO4英语考试和ATA执照理论考试。

然而,学员和他们的父母却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觉得航空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益,擅自提高了考核的标准,导致学员们措手不及。
实际上,ICAO4相当于英语四级水平,ATA则是飞行执照的理论考试。

在过去航空业景气的时候,这些考试并不算什么难题,即使有学员第一次没考过,航空公司通常也会提供培训和补考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核,最终能够胜任飞行工作。
现在情况变了,原本的考试变成公司裁人的手段,很多飞行学员因此失去机会,无法继续他们的飞行梦想。

更令人担忧的是,遇到困难的并非只有东航,疫情过后,整个航空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各航空公司为了争夺顾客,纷纷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机票价格大幅跳水,“过去几千块的机票现在几百块就能买到”是常有的事,甚至出现了“买贵了可以退差价”这种奇怪的现象。

燃油价格的不稳定也让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更高,再加上高铁发展迅速,抢走了大量原本坐飞机的旅客,现在很多人长途出行都不再首选飞机了。

航空公司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抠门过日子,想方设法省钱,甚至让飞行员自己掏腰包承担一些训练费用,比如模拟机训练的花费。
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飞行员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能喘息的空间越来越小。
对于那些还在航校努力学习,追逐飞行梦想的学员们来说,未来的路并不轻松。

学飞要花很多钱,很多家庭为了支持孩子学飞,不得不借钱,动不动就要花上百万,让很多家庭经济压力很大。
学习时间也很长,起码要四年,而且淘汰率也很高,大概有30%的人会被淘汰,这意味着接近三分之一的学员最后没办法真正成为飞行员,而这些因素都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不少年轻人与航空公司签了定向培养协议,梦想着毕业就能进航空公司,可现实是,很多人辛苦付出后却发现一切成空。
就拿中飞院来说,2024年10月到12月,就有89名学员因为两门考试没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而被停飞。

这89名学员,代表着89个家庭的希望和投入,为了这个飞行梦,他们平均花费了四到六年时间,投入了大量金钱,最后不得不放弃,其中的心酸和无奈可想而知。
就算成功当上飞行员,真正的考验才开始,想从副驾驶升到机长,一般要熬上5到8年,这期间必须不停学习,积累经验,还要通过几十次严格的复训考试,稍有差错,就可能丢掉饭碗。
更糟糕的是,疫情后航空业恢复得很慢,有些航空公司拥有的飞行员数量,比实际需要的还多出20%,所以,晋升的路变得更窄了。

以前常说“十年磨一剑当机长”,现在却成了“十年等一个机会”,这种焦虑和无奈,可想而知。
即使当上了机长,也难免担心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厉害,自己会不会被淘汰。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认为,未来的飞行员不仅要会开飞机,还得懂得怎么跟人工智能合作,管理自动驾驶系统。

这对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适应变化。
另一方面,受到《航空公司飞行员有序流动公约》约束,飞行员每年可以转换工作的比例非常低,几乎很难跳槽到其他航空公司。

同时,飞行员如果想辞职,往往需要支付高达数百万的违约金,这使得他们转行更加困难。
马某就是一个例子,尽管他被航空公司索赔了378万元的巨额违约金,但他仍然决心改变职业生涯,最终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掌握多种机型的资质,在新兴航空公司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当航空业遇到挑战,飞行员们不再只是等待,他们积极寻找新方向,打破职业发展的瓶颈。
有人转行当飞行教员,利用丰富的经验培养新飞行员,等于是在通用航空领域开辟了新的职业道路。
也有人专注于技术提升,努力考取新能源飞机的驾驶资质,紧跟行业的新潮流,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更年轻的学员们更有前瞻性,他们同步学习航空管理或者飞机维修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前做好准备。
大家逐渐明白,不能再完全依赖航空公司,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好的发展。

正如那位从业15年的机长所说:“以前公司是保护伞,现在自己才是救生艇。”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从前航空公司会承担很多责任,现在飞行员需要自己应对更多风险,确保自身安全。

现在航空业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也带来了新的机会。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场,那时候可能需要增加十万名飞行员,科技的发展不会完全取代飞行员,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厉害。

以前飞行员主要靠操作技术,现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他们需要能够处理紧急情况,还要懂得管理复杂的飞行系统。
这意味着飞行员的核心价值从注重手动操作转变为注重大脑的思考和管理,飞行员不再仅仅是“手”的熟练操作者,更是需要运用智慧的管理者。

未来,航空业充满变化,飞行员需要持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
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实现自己的飞行梦想。

航空业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飞行员该怎么办?是坚持飞行事业,还是选择其他发展方向?这不仅是每个飞行员要认真考虑的,也是整个行业和社会都要关注和讨论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