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惠帝谁更名副其实

三峰山 2023-05-06 13:52:43

惠帝,是古代帝王的谥号之一。这个谥号有两种含义:一是仁德慈爱,二是软弱之意。这里的“惠”不是聪明的意思。作为帝王的谥号,多是指软弱无能。

历史上有三名帝王去世后得到“惠帝”的谥号,是否都是软弱无能呢?

汉惠帝

汉惠帝刘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吕雉。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册立为皇太子,16岁时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崇尚黄老哲学。在吕太后辅佐下,形同傀儡。

汉惠帝七年八月(前188年9月),刘盈去世,时年23岁,在位七年,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晋惠帝

司马衷(259年-307年1月),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嫡次子,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泰始三年(267年),册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智商问题不能处理朝政,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尊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受到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光熙元年十一月(307年1月),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惠,安葬于太阳陵。

明惠帝

朱允炆(1377年12月-?),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恭闵帝、惠帝。

汉惠帝刘盈年少继位,开国元勋都在,太后强势,留给自己的发挥空间不大,各项政策延续之前的,以休养生息为主。吕后凶残的杀害刘邦的皇子皇妃,对刘盈也是一种刺激。

晋惠帝,为后世留下了“何不食肉糜”这个贻笑前年的梗,本身智力堪忧,加上皇后专权,酿成“八王之乱”,也是受尽屈辱。

明惠帝朱允炆,策略错误,加上朱元璋留给他的班底差点,最终没能干过自己的四叔,丢了江山。觉得朱允炆说不上软弱,时也命也吧。

11 阅读:905
评论列表

三峰山

简介:自驾游,跑步,足球,历史,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