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低头时就低头,张居正贵为宰相必要时也能给无名的小太监磕响头

枣祗聊历史文化 2024-11-26 05:29:00

张居正:当需要低头时,就低头

张居正,明朝历史上一位耐人寻味的人物。他是个能扛事儿的改革家,同时也懂得在关键时刻“弯下腰”。如果说他的大刀阔斧改革成就了他的“刚”,那他为了保住改革成果而甘愿放低身段的“柔”,更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刚柔并济”型政治家。今天我们讲的,就是他那段史上著名的“磕头风波”。

父亲去世,宰相的难题

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突然去世。按照明朝礼制,父母去世的官员必须辞职回乡守孝三年。这叫“丁忧”,是古代官场铁律。但问题来了,张居正此时是明朝内阁首辅,手握朝廷大权,正在推行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如果他这么一走,满朝文武早就对他不满的那些人,肯定抓住机会弹劾他的改革措施,把他多年心血推个一干二净。更要命的是,皇帝年仅15岁,朝堂上能压住场子的只有张居正。

换句话说,张居正是走也难,不走更难。可丁忧是法理,谁都说不出个不字。怎么办?张居正想到了一个方法:争取“夺情”。所谓“夺情”,就是皇帝特许他不用回家守孝,继续留在朝廷工作。

在今天听起来,这就是个特事特办的事儿,但在当时,这事儿可一点不简单。满朝文武盯着他,民间舆论盯着他,甚至连宫里的太监们都盯着他。稍有不慎,他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开始了一场微妙的“权术表演”。

磕头风波:大人物的小动作

张居正的关键盟友,是李太后和掌握宫中大权的司礼监太监冯保。没有他俩的首肯,“夺情”根本没戏。特别是冯保,这位大太监深得李太后信任,手握皇帝的耳朵。张居正需要他背书,才能过关。

于是,他一边安排人向李太后求情,一边派人去冯保家送礼。可送礼归送礼,光靠这些还不够。张居正深知,冯保是个多疑的人,必须让他看到自己足够“诚意满满”。

事情的高潮出现在冯保派来送“夺情诏书”的小太监进门时。张居正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孝两全”,故意表现得悲痛万分,甚至卧床不起。当这位小太监把诏书递过来时,他竟然让人扶着自己艰难起身,朝小太监磕下三个响头,说这不是磕给他,而是“托他转交冯公公”。

一个内阁首辅,给小太监磕头?别说当时,就是今天听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但张居正知道,这一跪传出去,冯保听到后会心里舒坦。因为对方会觉得:张居正这么大个人物,不仅敬重我,还愿意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我。果然,冯保对张居正的“孝心”和“诚意”大为感动,帮他在李太后面前说了不少好话。

最终,皇帝下旨,“夺情”成功。张居正不仅留在了朝廷,还稳住了他的改革大局。

为什么张居正必须这么做?

有人可能会问,堂堂张居正,为什么要低到这个程度?原因其实有三点。

1. 改革得罪的人太多

张居正的改革力度有多大?简单他动了几乎所有人的奶酪。他严格推行赋税“一条鞭法”,让那些赖税的大地主、贪官们无路可逃;他还要求官员们按绩效考核,干不好就别想升官发财。这些措施固然对国家有利,但也让他成了朝堂上最不受欢迎的那个人。

一旦张居正因“丁忧”离开,朝廷那些被他得罪的官员,肯定会群起而攻之,把他的改革逐条废掉。他明白,自己必须留在朝廷,才能压住这股反扑的势头。

2. 冯保是关键人物

张居正虽然位居首辅,但明朝的政治结构很微妙,司礼监太监冯保这种人并不是普通的“服务人员”。他是皇帝的耳目,往往能直接影响皇帝的决策。张居正再强势,也得拉拢冯保。

而冯保是什么人?典型的“吃软不吃硬”。张居正越是表现得谦卑,他越愿意帮忙。如果张居正摆官架子,冯保恐怕立刻翻脸。

3. 事关个人生死

张居正的“夺情”不仅仅是为了改革,也是为了保命。在明朝,权力斗争常常伴随着血腥的清算。一旦他离开权力中心,那些被他整治过的人,必然会找机会报复。可以说,他的“夺情”,不仅是为了保住改革成果,也是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刚柔并济:张居正的生存哲学

张居正这一跪,表面上是妥协,实际上是一种极高明的权术。因为他很清楚,真正的强者并不是只知道硬碰硬,而是懂得在必要时低头。

这种“刚柔并济”的风格贯穿了张居正的整个政治生涯。他曾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引荐昔日老师的政敌高拱入阁,眼睁睁看着高拱整垮了自己的恩师徐阶。有人说他无情,但张居正知道,如果不这么做,他自己早晚也会被边缘化。

他的柔,还体现在对皇帝的态度上。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耐心的一面。他不仅逼着皇帝每天读书写字,还通过各种方式让这个少年皇帝信任他、依赖他。直到他去世前,张居正始终牢牢掌控着朝廷大权。

历史的复杂性

有人说,张居正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也有人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国家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名声。其实,历史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张居正的“磕头”看似卑微,但却让他的改革多延续了五年,为明朝积攒了不少国力。如果没有这五年,明朝可能会更早走向衰落。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真正的强者,是能在风暴中低头,又能在低头后重新站起来的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