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是菜市场的一个摆摊老头,晚上他是废寝忘食的老艺术家,甚至将自己自封为“中国画坛第一人”。
可是这一个连话都说不利索、走路都一瘸一拐的老人,哪来的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这样一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老人,他身上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菜市场里的艺术人生2023年5月一段视频火遍全网,视频里在山东台儿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摆了个小摊。
右手边是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左手边却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画作,那叫一个“画风清奇”。
这位老人自称李昀侠,今年71岁,真名叫李允堂,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不过人家还有个更响亮的称号,那就是自封的“中国画坛第一人”。
卖菜的空隙,他就拿起画笔,对着带来的花花草草写生,或者干脆对着市场上的人来个速写,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回到家推开那扇掉漆的红色木门,才真正见识到这位“画坛第一人”的“庐山真面目”。
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墙壁上挂满了他的画,有栩栩如生的公鸡、傲雪凌霜的梅花、气势磅礴的山水,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鸟鱼虫,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美术馆。
李允堂卖菜可不是为了发家致富,而是为了买画具、买颜料,他还在家里养鸡种花,说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
他最爱画梅花,觉得梅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跟搞艺术一样,得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
李允堂的外甥媳妇侯女士把他的故事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一下子火了,引来千万网友围观。
许多网友被老人的坚持所打动,想要给予他实质性的帮助,表示可以买他的画,支持他的梦想。
不过侯女士说了,他们一家并不想消费老人,只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他、喜欢他,也劝大家不要冲动消费。
毕竟对于李允堂来说,画画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二、童年涂鸦梦想起航说起来他对绘画的喜爱从小就开始了,1954年对于12岁的李允堂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辍学了。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辍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家里需要劳动力。
可对李允堂来说,辍学也意味着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是画画,说是画画,其实也就是涂鸦。
他偶然在邻村看到一位老先生在画画,就入了迷,老先生娴熟的笔法、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回家后他就找来树枝,在地上、墙上模仿着画起来,泥土地成了他的画板,墙壁成了他的画布,树枝就是他的画笔。
他画的是村里的鸡鸭鹅狗,田野里的庄稼,没有老师的指导,李允堂就对着家里的旧日历临摹。
日历上通常印着一些山水画,虽然是印刷品,但对于李允堂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学习资料了。
他一笔一画地模仿着,从简单的线条到复杂的构图,从黑白到彩色,他不断地摸索、尝试,绘画技巧也逐渐提升。
除了日历大自然也是他最好的老师。他仔细观察着村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把它们的特点牢牢记在心里,再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孩子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对李允堂来说,画画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儿时又因为生病导致智力受损,与小伙伴们玩不到一起,常常感到孤独,而绘画,成了他表达内心的方式。
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融入画作中,开心的时候,他就画一些活泼的小动物,难过的时候,他就画一些落寞的景象。
生活虽然艰辛,但李允堂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他用捡来的碎布条做成颜料,用树枝做成画笔,在墙壁上、地上、废纸上,尽情挥洒着他的艺术梦想。
三、工厂岁月,艺术绽放1970年16岁的李允堂走进济南机车工厂,成为一名工人,轰鸣的机器声、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磨灭他心中对艺术的热爱。
在工厂里,他依然坚持画画,用画笔记录着生活的点滴,工厂里的工人俱乐部,成了李允堂的艺术乐园,他加入了俱乐部,并负责办黑板报。
这可是个“美差”,每个月,他都能在黑板上尽情挥洒创意,用绘画和文字宣传工厂的政策、讴歌劳动模范、描绘工人们的日常生活。
1975年,25岁的李允堂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参与了在济南五龙潭公园举办的“第二届打击刑事犯罪展览会”,创作了一系列表现案件场景的作品。
这些作品并非简单的案发现场还原,而是融入了李允堂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用画笔展现了犯罪的残酷和正义的力量,引发了参观者的共鸣,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这次展览,让李允堂的绘画才能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也增强了他继续创作的信心。
工厂生活虽然忙碌,但也为李允堂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1981年他创作了油画作品《金科状元》。
这幅画描绘了厂里举行技能“大比武”后,工人们围观成绩公布榜的场景,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工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
这幅画是他的得意之作,不仅是对厂区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李允堂对生活细致观察和艺术表达的体现。
小小陋室藏珍
跟李允堂老人类似的,还有居住在济南的李家荣老人,也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美术馆”。
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他的油画作品,色彩斑斓,琳琅满目,卧室则成了他的“藏宝室”,里面堆满了各种绘画资料、书籍和画作。
李家荣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从传统的戏曲人物、古装仕女,到充满童趣的年画娃娃,他仿佛有用不完的创作热情,对生活的热爱都倾注在了画布上。
除了挂在墙上的作品,李家荣的阳台上还堆放着四千多幅未展出的画作,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李家荣几十年来不间断的艺术创作。
几十年来,李家荣一直保持着规律的创作习惯。一把画架,一张板凳,就是他全部的创作工具。
他每天至少画6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即使是胃部不适,需要休养身体的时候,他也依然惦记着画画。
对于李家荣来说,画画不为名利,更不为赚钱,而是源于内心纯粹的热爱。
他说:“我不图钱不图利,只要别人喜欢我的画,我就特别高兴。”他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带给别人快乐。
结语数十年的绘画生涯中,或许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艺术,也很少有人为这些画作买单,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他们用一生的时间,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在无穷的孤独里,用画笔绘出绚烂多彩的人生。
两位老人的一生,都在诠释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也在默默地向世人展现着真正的艺术,无关名利,只关乎心灵。
信息来源:
封面新闻,2025-01-15,“右手贩菜左手卖画的“梵高”大爷火了!亲人:他儿时智力受损,痴迷画画近60年后越发清醒了”
极目新闻,2024-11-28,“山东七旬农村老人沉迷绘画50多年,屋子里挂满自己的作品,家属称希望他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