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兵败大西南,在山穷水尽之际,曾经想到一条退路:“我和胡宗南的三十万人马撤到滇缅边境,陈赓再追,我们就到缅甸去!缅甸没有多大军事力量,是挡不住我们的。”
宋希濂在回忆录中,将这个计划称之为“解放前夕我和胡宗南策划的一个阴谋”。不管这是阴谋还是妙计,反正老蒋是一口回绝了,气得胡宗南当着宋希濂的面绕室彷徨,有时大笑,有时痛哭,常捶胸顿足,骂老蒋老糊涂。
如果胡宗南和宋希濂的计划被批准,他们的三十万大军真的进入了缅甸,那么不久之后他们还会迎来李弥的两万残兵,这三个人在缅甸以谁为首、会做出什么事来,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在大西南东奔西逃的时候,胡宗南的职务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军政长官,军衔上将;宋希濂是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军衔中将;李弥是第十三兵团兼第八军军长,逃入缅甸后被老蒋任命为空头的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军衔中将。
按照史料记载,逃入缅甸的李弥成了蒋军残兵一把手,如果胡宗南和宋希濂先他一步进入缅甸,看起来这个一把手就只能在胡宗南和宋希濂之间产生,但是我们细看史料,也会发现两个问题:老蒋对胡宗南和宋希濂还有信任吗?老蒋会不会乱点鸳鸯谱,反过来让李弥指挥胡宗南和宋希濂?
上面这两个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一,胡宗南和宋希濂已经失去了老蒋的信任,宋希濂一度以为老蒋已经派郭汝瑰来“解决自己”;其二,李弥有陈纳德的支持,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间和地点,似乎李弥的“实力”更加雄厚。
全国政协回忆录杂志《纵横》在《川康风云——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彭县起义》一文中披露,1949年8月24日,老蒋飞到重庆召开军事会议,参加会议分的别是蒋经国、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副长官钱大钧、邓锡侯、川东绥靖司令孙震、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贵州省主席谷正伦、西安绥署主任兼川陕甘边区绥靖主任胡宗南、川黔湘鄂边区绥靖主任宋希濂、第七编练司令兼一〇八军军长罗广文、西南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刘宗宽、第二处处长徐远举、胡宗南部副参谋长沈策、第三处副处长孙伯先以及重庆市长兼二十军军长杨森等人。
老蒋命令胡宗南的三个兵团依秦岭主脉构成主要防线,沿白龙江、米仓山、大巴山构筑成第二道防线;以宋希濂第十四、二十兵团和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布防于川鄂边的建始、恩施、巫山、奉节一线,扼守川东门户。
据邓锡侯等人回忆,在那次军事会议上,老蒋已经明确表示了对胡宗南和宋希濂的不信任,而胡宗南和宋希濂也不想完全听老蒋的摆布,他们第二天就向老蒋提出了新的建议:在解放军未来之前,将部队主力经西康向滇、缅边区转移,建立基地,伺机反攻,为了打通撤往滇缅的通道,首先要消灭刘文辉以控制西康(当时是一个省)。
老蒋当时还想拉拢刘文辉邓锡侯,自然不会同意胡宗南和宋希濂的计划,而且他看着胡宗南宋希濂出双入对,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个宋希濂,白崇禧逼我下野的时候他掺和了,现在又跟胡宗南走得这么近,他到底想干啥?
老蒋板着脸把胡宗南和宋希濂撵了出去,于是这二人就只能在大西南等着挨揍了。连宋希濂自己也承认:我和胡宗南虽然有三十万大军,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部队,有九十多万近百万,但是大家都已经没有了战斗意志,跟解放军打仗,那边一开枪,这边就作鸟兽散,能按预计撤往缅甸多少,我也不知道!
宋希濂一直认为老蒋会找机会解决掉自己,胡宗南的日子也不好过,王陵基在《无可奈何花落去——解放前夕的四川官场》中回忆:“蒋介石这时的确非常恐慌,我在重庆就亲自看到了他那种狼狈的样子。他每天在电话中和胡宗南吵架,坚决要从胡部抽调一两个军到重庆来。但是这时解放军正乘胜采取大包围,胡宗南已不肯听蒋的命令,一再拒绝调兵。吵来吵去,胡才勉强答应把他的基干部队第一军调往重庆去‘保驾’。蒋介石命令集中几百辆卡车去接运,但结果只运来了一两个团,在街上摆摆样子。”
在老蒋看来,关键时刻,胡宗南是靠不住的,自己一旦失势,胡宗南肯定会给小蒋制造麻烦,甚至还可能跟小蒋争夺继承权,这一点连战犯管理所的原徐州“剿总”副参谋长、代参谋长文强都知道——文强当军统局华北办事处主任兼冀察战区挺进第八纵队司令和第一战区调查统计室主任期间,,曾于1943年在龙门石窟为胡宗南、汤恩伯、戴笠的秘密小会提供服务,还记下了胡宗南写的那首“诗”:“龙门阙下三尊佛,眼底烟云理乱丝。但愿乾坤能入掌,危舟此日共扶持。”
文强和老蒋的两个儿子关系都极好,如果文强把胡宗南那首诗当笑话讲给小蒋,老胡的麻烦可就大了。
跟胡宗南、宋希濂不同,“长腿将军”李弥没有什么把柄在老蒋手里,这位最擅长表演的黄埔四期生,跟陈赓不同期,也没啥交情,一向是只听老蒋的话,连刘峙杜聿明的话也是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
宋希濂称自己是“鹰犬将军”,但在老蒋看来,李弥才是真正的“忠犬”:卢汉在云南起义时扣押了李弥余程万,余程万没啥太大举动,李弥却在大家面前表演了一出自杀好戏。
沈醉在回忆录中写了李弥要“自杀”的场面:“当我回到四楼的时候,看到李弥正伏在窗口。我走过去时,他热泪横流地拉着我的手说:‘你看这样我们怎么对得起人,不如死了算了!’说完他准备从四楼窗口跳下去,我一把抱住他。”
从四楼跳下去是摔不死的,李弥站在窗边,拉着沈醉的手要跳楼,沈醉岂能不“相救”?沈醉就是跟李弥没啥交情,也不会让李弥拉着自己一起跳下去。
李弥这种“一眼假”的表演,传到老蒋耳朵里,肯定会是另一个版本:要比忠心,还得说李弥!
据沈醉回忆,老蒋早就有让李弥接管云南的打算:李弥是云南人,在云南有不少关系,毛人凤向老蒋建议,除掉卢汉后,用第八军军长李弥去代替当云南省主席。老蒋认为李弥和余程万都是比较听话的好学生,他们镇守云南要比卢汉可靠,也比胡宗南宋希濂野心小,绝不会跟白崇禧穿一条裤子。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一书记载:“滇省两千名国军忠诚部队躲到缅甸掸邦山区。蒋介石派这些部队的老长官李弥将军前往缅甸,负责领导这支杂牌军,他们很快就接管缅甸北部的非法生意。”
部下两万残兵于一九四九年逃入缅甸,李弥想出了一个“高招”:他让部下定居在偏僻的掸邦山区,与当地女子成婚,这样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过一段时间,就有了新的兵源。
李弥在缅甸站稳脚跟后, 就开始袭扰云南,两次战败后改了路数向南发展抢地盘,很轻松地占领缅甸北部萨尔温江以北、云南境外以南的掸邦科康、佤邦、景栋三个“省”,不但垄断了非法生意,还收纳赋税收缴公粮,当地民族土司、头人纷纷依附,他居然还开办了一个大学并亲任校长。
李弥在云南闹得动静越来越大,甚至引起了国际关注,老蒋这才把他撤了回去——有史料显示,李弥真正撒手缅甸,是1961年的事情,此前他表面上撤出,但实际还在老蒋授意下遥控指挥残军。
李弥1964年退役的时候,宋希濂已经被特赦五年,而胡宗南则一直被“清算”,老蒋还抄过他的家,享受“同等待遇”的,也就是白崇禧、孙立人等寥寥数人而已。
这样盘算下来,即使胡宗南和宋希濂带领三十万人逃入缅甸,老蒋也不会让他们当“总司令”,因为他还有看着更顺眼的李弥。
老蒋喜欢用庸才、奴才,李弥善于逃跑,几乎每战必败,军事水平跟胡宗南宋希濂不在一个档次上,但他的“好处”就是用着放心,读者诸君可以替老蒋想一想:如果换成是您,要在入缅残军中挑一个一把手,您是会选胡宗南宋希濂,还是会选李弥?如果胡宗南宋希濂被获准进入缅甸,那块地方的历史,又将如何改写?
李弥哪来的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