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吕文彬,来自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子不大,去趟镇上买东西要绕一大圈,来回至少三个小时。交通不便,我们几乎与世隔绝,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童年记忆里,总有一个身影陪伴着我——我的表哥。他几乎与我一同长大,一起玩耍,一起干农活。那段单纯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可我从未想过,多年后,我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这份亲情。
我的表哥并非亲哥,而是大舅的儿子。大舅早年因车祸离世,舅妈抛下年幼的表哥远走他乡,音讯全无。姥姥姥爷年事已高,无力抚养,想将表哥送人。是母亲坚持留下他,视如己出,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母亲未出嫁时,表哥形影不离地跟在她身边。姥爷带回来的零食,表哥总是先让母亲尝一口,如果母亲不吃,他就会急得哇哇大哭。母亲与父亲恋爱时,也明确表示,要嫁就带着表哥一起嫁。父亲被母亲的善良和责任感打动,欣然接受。就这样,表哥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
表哥勤快懂事,主动帮家里干活,从不抱怨。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爱学习。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为此母亲没少责罚他。我还记得,表哥委屈地问母亲:“姑,我就不是学习那块料,你为啥一直逼着我去上学?”母亲恨铁不成钢地回答:“你不上学,难道要像我和你姑父一样,每天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表哥哭着说:“如果我爸妈还活着,他们肯定不会逼着我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抱着表哥哭了起来:“侄子,姑姑不逼着你学习了,你想干嘛就干嘛。” 于是,十五岁的表哥辍学了,心甘情愿地跟着父母干农活。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表哥的班主任曾告诉父母,表哥成绩其实很好,只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才主动放弃学业。那时,表哥已成家立业,和表嫂在县城蹬三轮车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不易,表哥从未忘记父母的恩情。逢年过节,他总是带着礼物来看望父母。尤其是我上高中后,他经常邀请我去他家吃饭。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巨大,我吃不好睡不好,短短一个月瘦了十二斤。父母来看我时,心疼不已。我提出想搬出去住,因为宿舍环境嘈杂,影响休息。我想去表哥家,但父母担心给他们添麻烦,initially refused。直到我晕倒在教室,父母才同意我去表哥家借住。
表哥和表嫂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表嫂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餐,表哥特意买牛奶给我补充营养。他们把我当孩子一样宠爱,给我买零食,时常塞零花钱给我。高三那年,我每天上晚自习到很晚,表哥总是风雨无阻地在学校门口等我。我还记得一个雨夜,表哥来接我,他把唯一的雨衣给了我,自己却淋着雨蹬三轮车。这一幕,我至今难以忘怀。
我在表哥家住了一年,直到高考结束才搬出来。为了感谢表哥一家,父母给了表哥五百块钱,但他坚决不收。他说父母为他付出太多,我住在他家几天就收钱,会被人笑话。父母只好作罢。参加工作后,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看望表哥和表嫂。结婚时,表哥还给了我一个大红包。时间飞逝,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年轻力壮的表哥也年近五十。去年冬天,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那天,我和妻子正在聊天,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表嫂。她进门就哭了,告诉我表哥得了胃癌,医生说只要手术,康复的希望很大,但家里没钱,表哥想放弃治疗。“胡闹!”我一听就急了,立刻让妻子拿出存折,带着钱赶往医院。表哥看到我,本想发脾气,被我一通数落后,才安静下来。在我的帮助下,表哥顺利完成了手术,现在恢复得很好。前几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争取年底把钱还给我。我在电话里告诉他,如果他不想认我这个表弟,就把钱还给我,否则就别再提钱。表哥对我那么好,如今他遇到困难,我必须尽力帮助他,否则我会内疚一辈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十多年前,表哥一家无私地照顾我,如今,我只不过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这份亲情,早已超越了金钱的价值,它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您认为,在面对亲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亲情和金钱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