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纳粹德国的一支装甲部队

今咯儿爱史评 2024-03-18 00:13:49
概述

党卫军第三“骷髅”师是纳粹德国的一支装甲部队。波兰战役之后,德军组建了一些新的党卫军作战师,其中就有党卫军部队中臭名昭著的第3“骷髅”师,党卫队中的反人类罪大多数是这类部队犯下的。

随着盟军的不断推进,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其中大部分人员在二战之后的审判中被处决。

名称变更

第1、2、3 武装党卫队“骷髅”团

武装党卫队“骷髅”师

武装党卫队“骷髅”师战斗群

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

第3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师

背景介绍

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

党卫军骷髅师的前身骷髅总队(也称死亡总队),这是专门从事灭绝活动的组织。

事实上,骷髅总队只是一个泛称,是指二战时期管理纳粹集中营的党卫队,包括辅警、武装SS、普通SS与专门的“特别队员”。

后来以这些部队中的一部分军官、士兵为基础,组建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它的指挥官特奥多尔·艾克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要冷酷无情的对待我们的敌人,以不辜负我们的骷髅徽章”。骷髅部队的右侧领章不是党卫军传统的SS,就是一个骷髅,袖标最后也改为骷髅标志,他们的军装上要比其他党卫军部队多两个骷髅徽章。

二战战史

波兰战役后,新建了一些武装党卫队师团。第3武装党卫队师由一些参加过波兰战役的“骷髅”单位和国内“骷髅”组织的后备队加上其他一些武装党卫队辅助部队而组成。

其中一些来自武装党卫队部队,它原先是武装党卫队骷髅营,经过扩编后改名为武装党卫队部队,规模在营与团之间。

这个部队在陆军指挥下参加了波兰战役,之后一些部队被调出以作为新成立的“骷髅”师的骨干。“骷髅”师在附近的武装党卫队训练基地编成。

当培训结束后,正式任命了Theodor Eicke为该师师长,他原先是国内“骷髅”组织的总指挥。

在法国战役中,第3武装党卫军师先是被作为预备队,直到1940年5月16日才投入战斗。19日,但在当天发生了屠杀战俘的事件。战后,当时第1营第4连的指挥官被绞死,该连据信应对此次事件负责。但看来,证据很不充分,绞死他的动机很值得怀疑。

(武装党卫军经常有类似事件发生,1、2、3师都参与过屠杀战俘和平民,狂热产生的不止是勇敢,还有疯狂)。

1941年初,“骷髅”师从20000人扩大到40000人,其中有13000人是超龄服役者,这些士兵仅仅作为法国和挪威的常驻警备部队。

1941年4月,“骷髅”师被编入勒布指挥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准备入侵苏联。

开战后,它迅速穿越了立陶宛、拉脱维亚,7月越过了斯大林防线(在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前的苏联边界),到达了德米扬斯克以北,随后在7月31日到8月25日在列宁格勒地区作战。(这次作战时,它曾配属给曼斯坦因所指挥的56装甲军,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SS部队。在回忆录里,曼斯坦因谈到了他对武装党卫军的看法和评价。)

8月早些时候,该师夺取了库多夫,那是莫斯科到列宁格勒铁路线上的重镇。

1943年2月,该师回到东线加入南方集团军群。随后参加了对苏军冬季攻势(已经在斯大林格勒歼灭了第六集团军)的反击。在第二次哈尔科夫会战中,它加入了南线反击部队,为重夺哈尔科夫立下了战功。在这期间,该师师长战死。那以后,它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在南线与党卫队兄弟部队一起参与了几场最重要和最血腥的战斗。

会战结束后,“骷髅”师担当起了东线的预备队(消防队),转战东线南部和中部近一年之久。

在这期间,1943年10月它被改编成了装甲师,名字也改为:第3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师。

1944年,整个东线的情况变得非常糟,苏军在每个地段都取得了突破。特别是在中央战线,苏军在一场可能是二战中最大的攻势里打垮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两周内向前推进了超过三百公里。当攻势停止时,他们已经渡过维斯瓦河,站在华沙的大门口了。为配合苏军的挺进,华沙城内爆发了起义,“骷髅”师和其他部队一起紧急赶往华沙地区,制止了苏军的前进并镇压了起义(除开道义因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成就,后方不稳,面对强敌,很不容易)。

近两个苏联集团军被“骷髅”装甲师和“维京师”以及陆军第19装甲师一起击退,被迫回撤至维斯瓦河对岸。

随后,该师被派往南方参加布达佩斯解围战。

为了解救被围的45,000德军,“骷髅”师一直打到了布达佩斯机场,但迫于苏军的强大兵力和资源优势,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战史上也有争论,因为该师被从机场附近撤回,在布达佩斯北面发起攻势,希望能包围和摧毁一些苏联部队,但未达目的。如果从机场继续攻击,有可能为被围部队打开一条通路,但这是后话了。)

从那以后,随后该师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一直退到维也纳附近。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