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博卿 执笔
王文波 封永顺 陈尚孔审定
一九八四年七月
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冀中平原,在平、津、保、石、德五城市和平汉、津浦、北宁、石德四条铁路之间,全区人口约八百余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的一个重点产粮产棉区。在军事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后勤军械工作包括军工生产,是军区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极其艰苦困难条件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做好生产和供应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冀中抗日根据地开辟创建时期(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三八年十月)
(一)“七七事变”后,国民党的军队迅速溃退,政权瓦解,冀中人民濒临国破家亡,中共中央及时发出指示,“紧急动员人民,实行全面抗战”。“积极创造敌后抗日根据地"。号召“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积极组织和发展抗日游击队。
一九三七年九、十月间,原东北军六九一团,在吕正操团长的率领下,遵照党的指示,回师冀中改编为“人民自卫军”,配合地方党组织,积极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一九三八年五月,“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和其他地方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下辖第一、二、三、四军分区,不久增设第五军分区),相继建立各级民主政权。至此,拥有八百余万人口、六万余主力部队,抗战怒火极其高涨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
(二)武器装备是发展部队、提高战斗力、开辟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条件。
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原六九一团在河北省晋县小樵镇改编为“人民自卫军”时,部队官兵约有二千人,武器装备计有:平射炮四门、八二迫击炮六门、重迫击炮四门、轻重机枪二十余挺、各式步枪一千二百余支和部分短枪等。“人民自卫军”继续北上,部队迅速发展扩大。当时武器弹药的来源,一是收编当地各色武装;二是收缴汉奸、土匪、地主,联庄会遗留在民间的大量武器弹药:三是缴获敌人的战利品;四是自力更生,制造一些武器弹药。在这四个来源中,在根据地创建时期,前两个来源是主要的,在进入根据地巩固壮大时期以后,第三、第四个来源,就变为主要的了。
此外,在一九三八年九、十月间,经原六九一团设在后方的留守处(高崇德在陕西虢镇,魏江涛注),接收从国民党后方发来的六五、七九子弹二十万发。
(三)建立组织,发展军工生产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人民自卫军”攻克高阳县城后,由于收编部队和收缴来的武器损坏很多,急待修理;部队作战、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爆破碉堡工事,急需大量弹药和高效能的炸药地雷。军区首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多次指示“要迅速组织修理武器”,“制造大刀、刺刀、手榴弹”、”、“研制高效能的炸药地雷”等用以装备部队。这些指示,给军械工作和自力更生发展军工生产指明了方向,
一九三七年十月,六九一团改编为“人民自卫军”,下设有军务军械处,处长封永顺。在军务军械处领导下,编有修械所。人民自卫军攻克高阳后,即开始筹建修械所,通过地方组织的积极配合,号召军工技术人员参军,动员献出(作价给报酬)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许多工匠和工人积极响应号召,如有一个铁工厂,师傅徐铭贤(以后担任修械所的匠目)带领两个徒弟连同工厂的全部设备(其中有一台八呎车床)、材料,参加了修械所工作。来自京、津、保的技术工匠,如程恩荣、赵双鹤、肖声远、田士敏、寇润启、尹寿彭等,也都积极报名参加。
到一九三八年二月在安平县(先在县城后转移到黄城村)开始组建小型修械所,很快发展到四、五十人。生产任务,主要是修理武器,研制黑火药手榴弹。
一九三八年五月,冀中军区成立后,以人民自卫军修械所为基础,合并部分军分区修械所的技术人员,在饶阳县大官亭村建立“冀中军区修械所”,规模迅速扩大,所长刘国祯,以后由高志洁兼,副所长赵忠明(以后离队)教导员武锐,技师胡达佛、刘肄修,匠目张志渊、徐铭贤、王钧章。全所职工由五百余人,很快发展到一千四、五百人,机器设备有柴油机、发电机和各种机床二三十台。所内根据生产任务设置:修理课、机工课、锻工课、木工课、刺刀大刀课、翻砂课、火工课。除修理枪支和少量生产二七式步枪外,成批生产的产品有:大刀、刺刀、手榴弹、迫击炮弹、地雷、马装具等。产品及时装备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
一九三八年七月,冀中军区供给部在高阳县娄堤村成立。供给部部长熊大正,政委王文波,下设一,二、三处。三处(军械处)处长封永顺,处下设军械科(科长田呈祥),弹药科(科长田呈祥兼,不久与军械科合并),器材科(科长周凤山,后为王梦泽),进一步加强了对修械所的领导,如派器材科科长周凤山到高阳动员搜集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积极帮助修械所健全组织和解决生产技术上遇到的问题,如手榴弹弹壳薄厚不均,迫击炮弹弹壳(用废白生铁铸的)旋不动,做出的迫击炮弹有炸膛现象(弹壳有砂眼)等。经反复研究,采取措施,都迅速得到了解决。
在供给部领导下,一九三八年八月,组织来自京津参加抗日战争的知识分子,在娄堤村建立了技术研究社。部长熊大正兼主任,技术研究人员有:张方(北京燕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李广信(原名李琳北京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生)、汪怀常(原名汪德熙、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门本中(原名阎xx,北京清华大学物理实验室实验员)和张奎元等,重点研究试制高级炸药、引爆雷管,制造威力大的地雷。
在当时既缺材料,又无设备情况下,参考英人著的一本“高级炸药学”,采取土法上马,手工操作,不畏难险(张方曾炸伤手),艰苦奋战,经多次试验,于当年八月,试制成功一种用氯酸钾D·N·T(或T·N·T)、大麻油为原料的高级混合炸药,和雷汞引信雷管,并曾组织训练了各军分区派来学习操作爆破技术的工兵,多次在平汉、津浦、北宁铁路线上,炸毁敌人的火车。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发挥了巨大作用。
各军分区相继成立供给部(以后改为处)后,部下都设有军械科(股),并组建了规模不同的军分区修械所,有的除修理武器外,还制造手榴弹,
(四)采取多种办法,筹措军工原材料军工原材料,品种繁多,除就地取材者外,许多品种必需从敌占区或城市采购。在当时原材料供应困难情况下,采取多种办法筹措解决。
1,采购。对根据地能提供的土产和零星原材料由修械所自行采购,同时军区供给部成立了采购机构,通过商人或派人深入敌占区采购根据地内解决不了的部分工具机件和原材料。
2,就地动员征购征收。在县城镇未被敌人占领前,有些私人中,小企业停业或倒闭,通过地方动员会动员征购它们剩余的原材料,如钢铁、煤炭、木材、机油、柴油、机器设备等,特别是在高阳、安平等县动员征购数量较大。另外有些原材料,由政府布置任务,号召群众捐献,如废铜废铁等。有的做为征购任务布置产地,按任务生产上交,如火硝,以后在路西山区还有硫磺等。这些办法,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下,对保障军工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起了很大作用,
3.没收敌伪物资。在开辟根据地期间,敌伪汉奸,望风而逃,有的被我军消灭。对他们的财物,采取了没收政策,其中可做军工原材料的,用于发展军工生产。
一九三八年二、三月间,人民自卫军修械所在安平成立后,曾在滹沱河岸发现有水运的一大批军工原材料,其中有各种型钢如元钢、方钢、扁钢、锋钢、八角钢,各类型号的钢板,润滑油、水泥、氯酸钾、萘粉、雷管、导火索等。据了解这部分原材料是国民党军队撤退时遗弃在敌后的。我们接收了这批物资,对当时和以后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工生产,起了很大作用。(根据张珍回忆录,为阎锡山部遗弃)
4. 在敌后坚持抗战,财力物力都很困难,领导号召,发展军工生产要十分注意节省开支,节约原材料,短缺物资要多方寻求代用品。修械所积极响应号召,建立健全了经费开支的预决算制度,原材料领发审批制度和消耗统计月报制度等,促使生产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
(五)为了加强制度管理,军区供给部成立后,在“人民自卫军对军械管理的原有制度基础上,建立与颁发了军械工作的管理制度。
1,武器弹药的领发制度。由于武器弹药的供应,关系着部队的实力,因此领发武器弹药规定由军区首长审批,为便于军区首长掌握情况,建立了库存武器弹药定期(每旬每月)向军区首长报告的制度。领发遵照军区首长批示执行。
2. 颁发对军分区及直属单位人员、马匹、武器、弹药、装具增减统计月报制度(后因形势变化,有的未能及时上报)。
二、冀中抗日根据地巩固壮大时期(一九三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四〇年十二月)
(一)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寇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蚕食,有些县城先后被敌侵占,供给部机关(包括修所、被服厂停止生产,坚壁清野),随军区开始游击活动。当时由于对打游击缺乏经验,军区机关,政权部门以及修械所、被服厂等,人、马、车辆集中行动,目标很大,行动又不方便,为适应形势变化,一九三九年初,军区决定,供给部机构人员进行精简,取消处级,部下改设会计,出纳、粮服、军械、管理等科。并决定供给部分设前方、后方由王锡元副部长率领部分人员转移到平汉路西完、唐、易县一带山区,建立了后方基地。
军区修械所除留部分人员、设备,在前方坚持工作外,其余人员和设备物资,先后分三批,陆续运到路西山区去。运输这些设备物资,都是依靠人民群众支援进行的,每批动员民工数百人、大车上百辆,过铁路时,采取派部队掩护、夜间强行通过的办法,过路后,一部分集中到易县花盆,木兰村,后在乱木厂建厂,一部分集中到涞沅县的桑树岩村建厂。一九三九年五月,晋察冀军区工业部成立后,奉军区指示,转移到路西的修械所全部人员、设备、物资和技术研究社的部分技术人员,移交给了晋察冀军区工业部,成为该部发展军工生产的一支骨干力量。
(二)一九三九年二、三月间,技术研究社随供给部由路东转移路西山区后,由张方、胡达佛、门本中、张奎元等同志负责,开始研究试制硝铵炸药,复制二槽子弹和制造无烟药所必需的硫酸。他们参照当时清华大学在天津工作的同学提供的制造硝铵炸药的资料、十路游击军复制二槽子弹的办法和《化学工业大全》制造硫酸的论述,经过短短两三个月的艰苦研制,都获得良好结果。给以后冀中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发展军工生产,大量制造硝铵炸药,复制子弹,试制无烟药开了先声和提供了宝贵经验,特别是门本中、胡达佛二同志的贡献较大。
(三)一九三九年三月后方供给部成立,七月转移到完县清醒村与后方卫生部合编,组成后方勤务部,部长高志洁,政委于斌,副部长王芝元,部下设军械科(科长田呈祥)。所做工作,除组织修械所向路西转移设备物资重新建厂,和向晋察冀军区工业部移交修械所外还有:
1.一九三九年三月,从山西五台县接收由大后方转交来的六五七九子弹二十万发。从晋察冀军区先后四批领来手榴弹共约三万个。这些弹药均按军区首长批示,及时发给前方部队。
2,一九三九年三至八月,冀中军区部队开始整编(部分部队在2.路西山区整编为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统一了武器口径,整编下来的大批杂牌口径的枪支弹药(非六五、七九口径的)和待修武器,交后勤部接收组织整修。修理后能用的,发还部队。杂牌口径的枪支由于缺乏子弹来源,少量发给地方民兵使用,大部分淘汰报废。
3,一九三九年七、八月间,路西山区,连降暴雨,山洪暴发路西山区修械所被大水冲毁。军区决定,在冀中前方重建军区修械所,并调军械科长田呈祥回前方负责组建。以原留在前方的修械工人为基础,并从任邱县把留在八军分区境内的一个修械所迁移到饶阳县境的合头村一带,组成军区修械所。
为适应形势修械所下设两个分所,总所所长田呈祥,教导员马维华,附设修理股,有工人六十余人,任务是修枪。一分所所长霍景中,指导员宁秋海,有工人一百四十余人,任务是翻砂,铸造手榴弹壳,迫击炮弹壳,成装手榴弹。二分所所长陈子修,指导员吴希臣,有工人一百二十余人,任务是制药,加工成装迫击炮弹,地雷等,由于附近四周二、三十里,都有敌人据点,为防避敌人突然袭击,采取夜间把设备工具隐埋起来,白天无敌情,挖出设备工具进行生产。二分所有一台八车床,安装在地下做好隐蔽盖子,夜间隐蔽,白天做活。
一九四〇年三、四月间,敌人对冀中进行春季大扫荡,军区首长指示,前方修械所都转移到路西山区去。经动员,深入做政治思想工作,并在人民群众支援下,于四月底过路,到达行唐县山区,随军区机关整休二、三个月。八月军区机关返回冀中,修所于九、十月间转移到易县八亩台龙堂村重新建所,所长陈子修,副所长霍景中,指导员彭铭群,副指导员宁秋海。生产任务,除修械外,制造手榴弹和二槽子弹。
一九四〇年四月,后勤部改组,王文波任部长,于斌任政委,下设供给部,卫生部,供给部内设军实科,军实科内设军械股、被服股、采购股。原军械科撤销。
在后勤部领导下,由技师李广信、门本中负责,在完县北清醒村成立了一个小型修造所,共十余人,生产任务,主要是制造引信雷管并利用从未爆炸的炮弹中取出的黄色炸药,制造地雷。产品供应了百团大战的部分需用。十月间,修械所在八亩台建厂后,该修造所即与修械所合并。
一九四〇年八月,百团大战战役开始前,技师李广信被借调到晋察冀军区去开办爆破训练队,随之参加了百团大战,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接见和表扬。
(四)一九四〇年秋,后方供给部根据军区整军指示,对后方所属单位编为连的建制,并开展创造模范运动。在党内,创造模范支部、模范党员。在机关连队,创造模范科、模范连、模范干部、模范战士、模范工人,模范青年团员等。各单位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提计划,定目标,有评比,有总结,运动开展的热烈扎实,对提高思想,鼓舞士气,巩固部队,完成任务,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一运动,在后方一直坚持到一九四三年军区后勤机关撤销。军械科和修械所(编号第九连)在一九四一年春和一九四二年春两次评比中,由于政治思想工作、完成工作任务、遵守纪律、执行制度好,被评为模范科和模范连队,并给颁发了奖旗。
三、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困难时期(一九四一年一月至一九四三年三月)
一九四一年开始,日寇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治安强化运动”、“集军事,政治,经济,交通,特务为一体的总体战”,加紧对我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蚕食、扫荡,实行“碉堡政策”、“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推行“以战养战”,加紧对抗日根据地掠夺。加之一九三九年特大洪水灾害影响,冀中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进入前所未有的艰苦困难时期。
(一)为适应形势变化,加强对敌斗争,后勤军械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各军分区和团队加强了修械工作,军分区修械所因地制宜地由大划小,以便于隐蔽流动生产。团、队供给处内设置三至五人修械人员(小炉匠),随军修械。
2. 为解决制造子弹所需无烟药困难,一九四一年四月后方供给部决定,修械所(九连)分出一部分人在易县木兰沟村筹建化学厂。十月修械所、化学厂分设。修械所所长李景田,指导员米义田,副指导员宋如湖,技师门本中、韩文、齐xx。生产任务,除修械、制造手榴弹、地雷外,重点研究增产复制子弹。由于手搬压力机制造成功,采用铜币做子弹头,同时规定部队领取子弹交弹壳(一个或两个弹壳换一发复制子弹),复制子弹产量大增(月产可达四、五千发)。
一九四二年九月,第九军分区修械所由白怀纲率领由路东转到路西,与军区修械所合并,白任副所长,产品除原有外增产掷弹筒、枪榴弹筒、掷简弹和枪榴弹等。化学厂(编号第十连)厂长霍景中,后为任涛,指导员宁秋海,技师李广信,何震。生产任务,主要是研制硫酸,硝酸,酒精,乙醚,硝化棉,制造无烟药。在试制条件极端困难情况下,采取土法上马,从一九四一年十月至一九四二年底,先后解决了制造硫酸,硝酸,酒精,乙醚等技术难关,而制造无烟药,限于技术条件,未能过关。技师李广信被调去晋察冀军区开办爆破训练队后:研制工作即停止。
3.为打破敌人封锁,解决军工生产原材料的供应困难,一九四二年一月后方供给部决定恢复军械科,并在军械科领导下,在满城县柏山村,成立采购接运站,负责人刘继曾,陈维城。工作任务是:面对平,津,保和冀中白洋淀,布置采购军工器材:接收从冀中运来路西的火硝、肥田粉(做硝酸铵炸药的原料)等。由于敌人严密封锁,大批采购日益困难,遂采取化整为零,发动敌占区群众,开展群众性的对敌走私办法,效果良好。日寇对冀中“五一大扫荡”后,采购接运站还兼管从路东转移到路西的千部的接待收容工作。
4. 实行坚壁清野,改进物资储存保管方法。敌人对路西山区扫荡从一九三九年秋季扫荡开始,几乎每年春季、秋季各扫荡一次,成为规律。扫荡目的,除企图消灭我军外,破坏根据地的生产建设,掠夺物资也是主要目的。特别是从一九四一年,敌人实行“三光政策后,烧杀抢掠,更加残酷。为使我军财物,免遭破坏损失,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改进坚壁清野和储存保管方法。
一九三九年秋季反扫荡,是冀中后勤到达路西第一次反扫荡,反扫荡前,对库存物资,采取在驻地就地埋藏或在附近山沟掩藏的办法,由于敌人扫荡主要是寻求作战,一路而过,因此埋藏物资,来受损失。
一九四〇年春,秋两次反扫荡,我们在总结一九三九年反扫荡经验的基础上,坚壁物资采取了深山隐蔽,利用深山自然洞储存,并组成流动监护小组看管。由于敌人搜山或抓到老百姓带路寻找山洞,结果有的物资被敌抢走,有的被敌破坏,幸有监护小组在敌撤走后及时监护收拾,才免遭更多损失。
一九四一年春,秋,敌又发动两次“扫荡”,根据形势估计,斗争将更加残酷。我们预先做了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采取:1.选好开阔地,夜问秘密埋藏,地面切实伪装如移种庄稼等。修械所埋藏设备材料,还同时埋设了地雷。2.在隐蔽的山沟里,选择厚土梯田,夜间秘密挖洞,物资存入后,把洞口用原石块复原垒好,不留痕迹。3.选择很少有人知道的秘密山洞存放物资,并协同村干部秘密看管。敌人这两次“大扫荡”,特别是秋季,扫荡时间长(约两个月),反复搜山,烧杀抢掠,极为严重,但我坚壁物资,基本未受损失。
一九四二年秋和一九四三年春,敌对路西山区两次“扫荡",我们基本采用一九四一年的办法,坚壁物资,均未受损失。
一九四二年五月,日寇对冀中发动了空前未有的极端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修械所技师门本中,在反扫荡中,不幸被俘,壮烈牺牲。军械科员刘宝善,不幸负伤后,光荣牺牲。在一九四三年春季反扫荡中修械所的技师齐x因误触自己埋设的地雷,被炸牺牲。
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前方供给部干部,陆续回到路西,年底,军区决定,前后方供给部合并进行精简,部分干部调回冀中到军分区工作,一九四三年夏,军区供给部和军区卫生部合并缩编为军区后勤处,处长顾正钧,政委王文波。处下设供给科,科长吴尔祯。卫生科,科长蔡公琪。部分干部参加赴延安大队,出发赴延,到晋西北后,奉吕正操司令员的指示,部分供给部人员留在晋绥军区工作。化学厂和修械所(留下四,五十人和部分设备物资),移交给晋察冀军区工业部。
修械所留下的人员和卫生制药厂人员,合编成立一个修造厂,厂址在塔儿沟,厂长段勋岭,副厂长李景田,协理员谢健,米义田。一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制药厂部分迁走,修械所部分移交晋察冀军区工业部。一九四四年初,吕正操司令员从晋西北的来电,要把修械所这部分修械人员调往晋绥军区,即由李景田,米义田带领去晋绥军区,
四,根据地恢复、发展和大反攻时期(一九四三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
冀中“五一大扫荡”后,我军主力部队撤出冀中,而群众性的武装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游击战争又广泛开展起来。到一九四三年五,六月间,各军分区又恢复许多小块根据地。
一九四三年八月,根据上级党指示,冀中军区撤销,冀中各军分区直属晋察冀军区领导。冀中军区后勤处相应撤销后,一部分干部调冀中军分区工作(吴尔祯同志调任六分区供给处长),一部分干部由政委王文波率领合并于晋察冀军区供给部。
一九四四年十月,遵照上级指示,冀中军区恢复成立,军区供给部部长梁玉振,带领干部六,七人,随军区由路西返回路东。同时决定成立冀中军区兵工生产管理处,处长张志渊,政委郭力,副处长汪金满,副政委王尔鸣,并由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划回一个厂(工业部原编号四连住完县张庄子),归冀中军区兵工生产管理处领导,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冀中兵工生产管理处为扩大生产,在冀中各县招收徒工两批,共二百一十人,送往路西,充实四连,在副处长汪金满,副政委王尔呜领导下,分设一,二,三厂。一厂为枪厂,住完县张庄子,厂长靳善之,指导员孙庸,月产步枪百余支,掷弹筒数十门,50炮弹千余发。二厂为子弹厂,住完县杨家台,厂长孙增林、刘静斋,指导员张振华,月产七九子弹万余发,其中制造全新子弹约3000发。三厂为化学厂,住完县石庄子,厂长刘润田,指导员金英,月产无烟药数十斤。
一九四五年三月,冀中军区兵工生产管理处在路东组建,处下设政治处,主任冯恩玉。技术研究室,主任何震,技师胡达佛、李广信、张奎元、韦彬、朱新德。工务科科长王森,材料科科长林博卿总务科科长杨芳。同时筹组路东化学厂,由冀中各县招收青年徒工百余人,并由路西化学厂调来部分技术骨于,五月迁到白洋淀圈头村建厂(编号四厂),厂长彭惠卿,副厂长张志芳,指导员杨金风,以后为贾焕纪,金英。由于沿用路西山区生产技术,建厂不久,即制出硫酸,硝酸,酒精,乙醚,硝化棉和无烟药,
一九四五年六月,冀中形势进一步好转,各县县城相继收复,军区兵工生产管理处和化学厂由白洋淀迁至任邱县鄚州镇,路西一、二、三厂也由路西迁到路东,两个化学厂合并(四厂),刘润田任副厂长,生产规模扩大,除制造无烟药外,还大量生产硝铵黄色炸药。以路西迁来的一,二厂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机械厂(编号五厂),厂长杨金凤,副厂长张兴儒,苏汗云,指导员李焕章,主要任务是生产全新子弹。七月军区兵工生产管理处,开始在河间县城内东兵营筹建手榴弹厂和化学厂,并陆续由鄚州镇搬迁到河间。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寇宣布投降。
八年敌后抗战,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千辛万苦,百折不挠,牺牲流血,英勇奋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流芳百代!后勤军械供应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军工生产,在艰苦困难条件下,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下,做出了成绩,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