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生性残暴,但却立了一个大功,铲除了祸害中国800年的毒瘤

历史文史道 2025-01-18 18:56:32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唐僖宗时期。

长安城外的考场上,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正在收拾自己的行囊。

那个人刚刚参加完科举考试,那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科举了,不出意外的是,这第三次考试他又落榜了。

收拾完行囊后,中年男子起身向前走去,管家跟在身后,“老爷说了,科举考试不过是一条路罢了,咱们家还有祖传的盐业”。

管家看着中年男子情绪低落,不免安慰道。

中年男子没有做声,依然低头向前。

过了许久,管家又开口道:“今年考官还是博陵崔家的人。听说崔家的公子连试卷都没看完,就把咱们这些平民子弟的考卷扔到了一边”。

中年男子闻言,立住了脚步,抬头仰望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压的让人有些窒息。

他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科考时,他就听说过门阀士族的行径,他们把持着科举,寒门子弟几乎永无出头之日。

即便如此,他还是希望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能够有幸考中光耀门楣。

毕竟对于有着祖传盐业生意的他来说,根本不差钱。

但结果,还是让他失望了。

三次落榜后,中年男子终于看清了现实,也不再想继续科举考试的事了,于是决心回到山东老家,好好地经营家族盐业。

可没想到的是,3个月后,忽然祸从天降。

有一天,朝廷突然下令整顿盐业,所有盐商限期3个月内必须关停,违令者将受到严厉惩处。

后来中年男子打听到,整顿盐业的背后又是五大士族在捣鬼,这一下子激怒了原本已经平复了的心绪。

终于有一天,中年男子揭竿而起,不仅建立了“大齐政权”,更铲除了祸害了中国800年的社会“毒瘤”。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

门阀士族的崛起

东汉建武年间,一场规模宏大的分封浪潮席卷全国。

刘秀登基后,为巩固其皇权,慷慨地将土地与爵位赐予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臣子。

而那些功臣的后代,日后逐渐演变成了门阀士族的雏形。

彼时,洛阳城中,一位名唤崔寔的忠臣,曾向刘秀进谏道:“封赏功臣固是好事,但若无度,恐将遗祸无穷啊!”

然而,刘秀并未将此良言放在心上。

到了东汉末年,那些功臣的后裔已然繁衍成为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

其中最具代表的有五家,分别为: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和荥阳郑氏。

这五大士族相互联姻,层层渗透,并实施了“婚配圈”制度,完全锁定了高层的权利。

如,范阳卢家的小姐只嫁给荥阳郑家的公子,清河崔家的公子只娶太原王家的闺女。

久而久之,这些家族之间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网络。

由此,当时长安城内流传着一句话:“天下事,共在五姓”。也就是说,当时长安城大大小小的事物,几乎都是五大门阀士族掌控的。

到了隋唐时期,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和权力达到了巅峰,他们不仅垄断了朝廷要职,甚至还把持了当时的科考制度。

据记载,有一年科举,主考官崔融读到一篇佳作,当得知作者乃是一介平民时,竟毫不留情地将文章扔进了垃圾桶。

“寒门子弟,安守本分即可,岂敢妄图功名?”

那样的态度,一方面彰显了当时科举考试的黑暗,更揭示了门阀士族对平民百姓的轻蔑与不屑。

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黄巢参加科举考试,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结果。

但黄巢又心气很高,毕竟是文化人,多少有几分傲骨,也就是在第三次科考失败后,黄巢写下了那首志气高远,荡气回肠的诗作《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起义与门阀衰落

看似黄巢写下了一首极具凌厉和略带反义的诗作,但那也不过是他落榜后的一种发泄而已。

发泄完后,彻底对科举死了心,准备回到老家好好经营祖辈的盐业生意。

但是人不遂人愿,没干几个月,就遇到了麻烦。

原来,当时的盐业大权正被五大家族把持着。他们垄断了官盐的生产和销售,却把价格抬得老百姓买不起。这才让私盐市场有了生存空间。

然而,后来五大士族之一的崔氏,想到独霸山东的盐业市场,特别让自己的族人在朝廷中运作,最后才有了朝廷下达的整顿盐业的命令。

起初,黄巢还没想着造反,他带了几个人准备到京城为民请命。

可整整等了一个月,连崔家的大门都没摸着,反而招来了一些小混混天天在他们跟前吆五喝六,甚至扬言让他们赶紧滚回老家。

就在这时,黄巢收到家里的急信:官府查抄了他家的盐场,还抓走了他的几个伙计。而下令查抄的,正是新上任的县令,一个崔家的外戚。

一连串的打击,让黄巢彻底看清了门阀士族的真面目:他们不仅垄断科举,阻断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还掠夺民间生计,将百姓视为奴仆。

此后,黄巢性格大变,开始在山东各地游走,结识了许多有相似遭遇的人,包括被门阀打压的商人、失地农民和被排挤的落第举子。

公元874年,山东大旱,庄稼枯萎,农民们却仍面临官府催税。

黄巢手持官府新告示归来,告知今年不仅要照常收税,还要加收一成以修缮崔家祠堂。

村民们愤怒不已,纷纷指责官府年年巧立名目,压榨百姓。

此时,黄巢的得力助手林言带来江南消息,范阳卢氏庄园内一名佃户因多吃一口粮食被活活打死,而官府不仅不追究,反而抓捕了死者家人。

此事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落魄商人王仙芝来访,告知江南士族已察觉民间不满情绪,开始秘密串联准备对付“不听话”的人。

原来,士族们害怕民间怒火威胁自身利益,正密谋对策。

不久后的一天,黄巢的盐场突遭官府查封。

原来是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联手设局,意图抢夺盐场并一举消灭黄巢等人。

就在那危急关头,太原王氏的旁支子弟因不满家族专横,秘密投靠了黄巢,并透露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五大家族已打点朝廷,准备铲除山东的反抗势力,黄巢名列首位。

面对门阀士族的步步紧逼,黄巢毅然决定反抗。

他召集王仙芝、林言等亲信,在夜色掩护下举起了反抗的大旗,誓言要么等死,要么反抗到底,将门阀士族彻底铲除。

黄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公元880年,黄巢大军攻入长安,一场前所未有的清洗行动随即展开。

城内哭喊声四起,四品以上官员几乎无一生还。

只因黄巢下达了“四品以上无活口”的政令,旨在铲除盘踞朝堂数百年的世家大族。

士兵们在地窖中发现躲藏的门阀子弟,黄巢冷酷地命令按令行事。

同时,他还下令抄没门阀世家的财产,将金银珠宝全部搬出,分给百姓。

在崔家的地窖中,士兵们发现了堆积如山的黄金和一本详细记载崔家搜刮民脂民膏的账册。

黄巢愤怒地拿起账册,表示这些钱应该用来养活百姓,而非继续被门阀世家所掌控。

清洗行动持续了七天,期间不断有人为清廉官员求情,但黄巢认为他们占着高位却对百姓疾苦无动于衷,不应受到宽恕。

最终,清洗行动成果显著:四品以上官员共诛杀三百二十人,抄没家产黄金白银十万两,田产房舍三千余处。

更重要的是,五大门阀家族的主要成员几乎被杀绝,彻底打破了延续八百年的门阀统治。

随后,黄巢又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将门阀世家的田产收归国有,准备分给无地的农民。

他还下令焚毁门阀世家的族谱和家传密册,以断绝他们东山再起的可能。

在那场大清洗之后,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门阀世家如秋风中的落叶,再也无法在那片土地上兴风作浪。

黄巢的大齐政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他的铁骑离开长安城时,那座古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门阀士族的天堂。

很多年后,五代时期,当一位老翰林给孩子上课时,不经意间讲道:

“你们可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官员中能见到这么多寒门子弟吗?这一切都应该感谢黄巢”。

到了宋朝,当有人想要打听五大门阀的后人时,却发现他们的踪迹早已不可寻觅。

再往后,宋朝有一位大臣曾在奏折中写道:“自从黄巢之后,士族门第之见尽去,朝廷选官不再看出身,而是看真才实学。此乃国之大幸”。

由此可见,黄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社会发展之格局。

读者们,关于“黄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5-01-18 22:06

    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 2025-01-18 22:07

    门阀氏族地方豪强悄无声息的就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