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交道农民葛振兴,各方筹资,创办了振兴运输公司,成为澄城县第一家运输专业户,也是全国最早的运输专业户之一,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每天往返澄城至西安客车十多趟,为澄城、大荔、渭南等地群众提供了方便,货车发往全国各地,促进了当时的商品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贾生华/摄
1983年4月,澄城县个体户代表,敲锣打鼓庆祝澄城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个体劳动者的自豪》1983年,贾生华/摄。从农村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落后的犁耧耙耱,到先进的机耕机收,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那一个个画面,就是一部历史,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卖芦席》1981年,贾生华/摄
《成交》1978年,贾生华/摄
1983年,澄城县设立了“科技咨询亭”,专门出售农业科技书籍,开展科技知识咨询,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贾生华/摄
《集市上的缝衣摊》1979年,贾生华/摄
“种地纳粮”是数千年来中国农民认为天经地义的事。自2006年元月开始,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不再交公粮了!《粮站收公粮》1989年,贾生华/摄。
《农村娃》1983年,贾生华/摄
《吹鼓手》1989年,贾生华/摄
《踏雪行》1987年,贾生华/摄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家兴起了做大立柜热,柜门上镶大玻璃成为时尚,卖镜面玻璃的市场应运而生。《衣柜镜前》1990年,贾生华/摄。
《喝口热汤》1987年,贾生华/摄1980年,中国农村广袤的田野刚刚从沉睡中苏醒。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像中子流轰击核燃料一样点燃了农民心中积蕴已久的热情。澄城县醍醐乡季家坡,这个偏僻的山村也感受到春风的吹佛,建立了一个个专业组。种庄稼,养牛羊,酿白酒,集体副业大发展。
《兑现》1981年,贾生华/摄
《一窝走》1985年,贾生华/摄
《专注》1986年,贾生华/摄农民观念的进步,重要的表现为科技意识的觉醒。贾生华1986年拍摄的作品《专注》真实地揭示了当时农民对知识的渴求。
改革开放后,澄城县的农家妇女打破传统观念,走上街头做起了生意,成为率先富起来的商业专业户。《表彰万元户》1983年,贾生华/摄。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最基层劳动单位为生产队,一般情况下,全队社员都在一起劳动,无论是收、割、耕、种、都集中在一起从事一项劳作。《生产队犁地》1976年,贾生华/摄
《秋播》1979年,贾生华/摄
《麦场上的童年》1992年,贾生华/摄
《学生午睡》1986年,贾生华/摄
东雷抽黄引水工程于1974年动工兴建,经过三县人民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于1982年建成通水。贾生华/摄
《试水》1989年,贾生华/摄
《和谐》2014年,贾生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