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那时候,电视机还算是个稀罕物件儿,可《北京人在纽约》一播出,全国人都挤在屏幕前看得津津有味,连街边的小饭馆都因为这个剧生意更好了,你说神奇不?姜文的那张脸,自然是吸引了一票迷妹,但你要问谁真让观众动了心,那肯定非王姬莫属,她饰演的阿春,不只是美貌与才华兼具,更像极了当时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缩影,有梦想,有挣扎,也有无奈,于是一部戏下来,王姬红透了大江南北。可你以为她从此平步青云了吗?别急啊,这才刚开头呢。
话说回来,这位女主角王姬,其实生活里也颇有戏,她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北京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说起来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倒也舒坦得很,小小年纪就被父母宠成掌上明珠。然而人生哪能一直顺风顺水对吧,后来家里的顶梁柱——就是她爸爸,被调去贵州工作,一转眼这家庭支柱就变成了妈妈,为啥我这么说呢,因为妈妈不仅要撑起整个家的经济,还得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就这样硬生生把自己练成了一只“铁娘子”,而这种坚韧劲儿,对小王姬影响特别深。
不过嘛,你知道人总会在困境中找到乐趣,小姑娘成绩好,是老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跟书本较劲之余,她还有个特别爱好的事儿,就是跳舞。当时邻居姐姐经常排练舞蹈表演,而小王姬就在旁边偷偷学动作,看着简单的一招一式,人家硬是凭着一点悟性和坚持,把这些动作模仿到了七七八八。那场景想象一下,是不是特画面感?
再后来,小姑娘长高点儿胆子也壮了些,就想着干脆考个部队文工团吧,当演员,多带劲呀!于是,她白天学习文化课,晚上回到院子里还抓紧时间压腿劈叉,每一天都过得满满当当,好歹皇天不负苦心人嘛,很快她如愿以偿进了梦寐以求的文工团,可精彩故事这才刚开始呢。
差不多十四岁的时候吧,在一次集体排练中,一个叫高峰的小伙闯进了她的人生,高峰那时候还是个新人,说句不好听的话,上台连手脚怎么摆放都愣怔着,而活泼外向的王姬偏偏坐不住,看他尴尬样忍不住主动帮忙指点几句。本来两个人关系挺普通,可谁料这一指点,让老实巴交的高峰突然觉出点什么来了,大概就是所谓“一见钟情”的升级版,只不过咱们姑娘彼时可能没那么敏感,还觉得大家纯粹同事间正常互动罢啦。
当然啦,他们俩之后相处久了默契自然越来越多,比方说一起下班散步啊,又或者偶尔约出去看电影啥的,两颗年轻躁动的小心脏慢慢靠拢。不过那个年代讲究含蓄,再甜蜜也不会直接挑明,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这是朦胧暧昧期。但接下来,因为各自事业发展,他们不得已分隔两地,本来挺热乎的一段关系,就这么搁置下来了。
哎,我知道你等着看后续,不过先缓缓哈,我们来说另一个节点——1980年。这一年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充满希望和挑战,而对于已经进入青年阶段且逐渐崭露头角的王姬,则意味着命运将迎来新的篇章。机会悄然而至,她签约香港一家影视公司,从内地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种飞跃变化对任何艺人而言都是巨大的刺激,同时也是严峻考验。事实证明,她确实够拼!
签完约以后,公司给安排各种培训课程,包括形体、语言以及镜头表现力等等,可以想象,那段时间简直比学生备战高考还辛苦,但换来的成果同样令人欣喜。短短几年间,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类型角色,加上一身灵气加持,终于成功打开港圈市场。当然啦,“爆红”这种词汇暂且按下,因为真正令全国上下记住她名字并给予高度认可,还需要往后瞅瞅。《北京人在纽约》的横空出世便是最佳例证,从某种意义上,它既满足专业野心又圆艺术追求,无怪乎有人称其为新时代荧幕经典佳作之一咯!
至于爱情方面怎么样?嘿嘿,此处卖关子留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