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纳克百般请求后,中方如约而至;关键时刻,中美欧罕见达成一致,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获全球普遍关注。苏纳克政府为何百般请求中方参加首届全球AI安全峰会?中美欧三方又在本届峰会上达成了哪些共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国际各界对AI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上升到了一个新层级。11月1日至2日,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布莱切利公园举行,与会的25个国家代表以及马斯克、阿尔特曼等科技巨头就建立人工智能(AI)监管方法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共同签署了“布莱切利宣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西方国家没少在“中国间谍”问题上大肆炒作,也致力于阻止中国获得支撑AI发展的芯片技术,但唐宁街这次还是“执意”邀请了中方参会。据知情人士透露,苏纳克政府百般请求中方参会的原因是英方希望在AI监管方面建立一个尽可能广泛的框架,表明“脱欧”后的英国在国际议题中仍然发挥领导作用,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着技术和规模优势。
据悉,仅去年一年,中国AI专利申请量就接近30000项,占全球AI专利申请总量的40%以上,几乎为美国的两倍;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还预告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相关内容,表明中方愿与参会各方就人工智能安全议题加强交流和沟通的态度。
单就结果来说,虽然一众G7国家对苏纳克政府决意邀请中方参会的态度并不十分满意,但中方代表还是“如约而至”了。科技部网站消息显示,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出席了本次峰会,并在开幕式全体会议上发言。
中方指出,人工智能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就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强沟通交流,切实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于人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虽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给美西方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在AI安全问题上,中美欧三方还是存在普遍共识的。与会国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已经部署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全球机遇的同时,还在网络安全、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带来了重大风险。
各方一致认为,加强合作,通过现有的国际论坛和其他举措,识别、理解有关风险并采取适当行动是及时规避前沿人工智能相关具体风险的有效手段,因为只有建立起对风险的科学理解,才能更好的制定减轻风险的跨国政策。
总的来说,中美欧三方都认为提前规划好监督机制,在风险出现前做好准备是规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前提。毕竟ChatGPT问世后,人工智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已经引发了国际各界高度关注,当下,只有从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加强规范,努力规避人工智能可能给全球稳定和人类价值观造成的风险,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着利好方向发展。
尽管“布莱切利宣言”的签署不太可能消除人们对人工智能引发风险的担忧,但人工智能“大国”的这次会晤还是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随着各国将目光聚焦在前沿人工智能领域,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或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