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春秋149:蒙古莸|美丽的“饿死鬼”

花木花木 2025-02-12 03:57:38

2018年8月,我和家人去张北旅游。第二天参观了张北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元中都遗址。

在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我拍摄到了己见过老鹳草、苦苣菜、蒙古蒿、芸薹、向日葵、矢车菊、委陵草、细叶益母草、马兰、刺儿菜。在元中都遗址公园拍摄到己见过的金叶榆、八宝景天、草木犀、 斜茎黄耆、短梗胡枝子。还有幸拍摄到了很有地方特点而且我还没有见过的蒙古莸、牻牛儿苗、天仙子、驼绒藜。在我们住宿的可野农家院拍摄到了己见过的苏丹凤仙花、鹅掌柴、翠菊,拍摄到了盆栽的康乃馨(之前只见到过切花)。

蒙古莸的枝叶很普通,就如一般的小灌木,但花很奇特,花下边大花瓣像带牙的下颚,整个看上去像是张大着要吃东西。由于之前没有见过,我用手机软件进行了辨识,显示是蒙古莸。

一看到“蒙古”我就感到亲切,因为我在内蒙古的乌拉盖草原生活了6年,也见到过不少植物,可没有注意到这东西。后来查《中国植物志》才知道,它“生长在海拔1100-1250米的干旱坡地,沙丘荒野及干旱碱质土壤上”,原来我们乌拉盖草原水草丰茂,倒不适合它生长了。

《中国植物志》还提到莸属植物约15种,分布于亚洲中部和东部,尤以我国为最多,已知的有13种2变种及1变型。其模式种即蒙古莸。在中国,蒙古莸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

对“莸”这种植物我不是很熟悉,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就是书本上也见到得很少,因此介绍到它的时候,就想查查它的来历。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说:“蕕(同莸),水边艸(同草)也。”《左传·僖公四年》提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说把莸和香草放在一起,十年后它的臭味犹存,你说那得多臭。

这种臭草是什么东西呢?《本草纲目》说它是马唐,我存疑。其一,马唐是随处可见的杂草,并不只生于水边湿地;其二,我小时候总拿它做蛐蛐探子,没有闻到什么臭味。它虽然危害庄稼,但也是马牛羊兔鸡鸭鹅的美味,如果臭不可闻,它们怎么会那么爱吃呢?

古代的“莸”是什么植物说不太清,但现在的“莸”在《中国植物志》都有了明确的说法,泛指的话是莸属植物,特指则是叉枝莸。为什么现代植物学要借用这个不清不楚的古代植物名,不得而知。

具体到“蒙古莸”这个名字,则出现得很晚,1962年出版的《兰州植物通志》最早用此名收载(此书也可能是收载本种最早的植物学著作):“兰州附近山坡上野生者甚多。此植物花叶均芳香,花亦美丽,九月开放,可栽植庭园供观赏。”据《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介绍,蒙古莸学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中的“mongholica”意为“蒙古的(中国)”。

1972年出版的《内蒙古中草药》收载蒙古莸,说它的别名有“白蒿”、“山茶”、“蒙古椴菊”、“灰脖子”。性味功能:味甘,性寒。调中,祛湿,行气,利水。

1973年出版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提到蒙古莸的别名还有“蓝花茶”、“饿死鬼”、“吃不饱草”。《中华本草》收载蒙古莸时,就将“蓝花茶”作为它的中药名。以上3个名字应该是根据花的形象定的。本种花儿是蓝色的,除煎服亦可泡水,故名“蓝花茶”。另外,它因为有着“张大着要吃东西”的花形,故名“饿死鬼”、“吃不饱草”。

这种花一般为野生。由于它的花期为夏末至秋季,正好填补园圃花缺的空档,且美艳如紫霞,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已受到人们关注,不少地方开始人工栽培。2024年4月21日,内蒙古新闻联播的“联播快讯”就报道了 蒙古莸在乌海试种成功的消息,也许过不了多久,它就能把美丽送到你的身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