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座中国城市狂卷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最大公约数?

罗超频道 2025-01-14 19:49:59

又是新的一年。我观察到,2024年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榜单发布,如《全国先进制造百强城市榜单》《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从相关榜单能看出,所有城市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都在想方设法提升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公约数?

顶层政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城市层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16%,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94个,其中常住人口超500万的大型城市就有29个。

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城市必须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市治理、人才引进、城市文化、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常住人口和外来商务人口双增长的城市,都是在双循环产业转移背景下,成功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城市。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谁能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谁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东莞是一个鲜活的样本。2024年上半年,在相关部门组织下,我与多位专家学者、媒体同仁和财经大V一起对东莞进行了为期数日的深入探访。自2021年起,东莞已连续三年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进一步坐实“双万之城”的基座(另一个“万”是人口千万)。坚持以制造业立市、突出制造业当家的东莞,将“推动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切口,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成数字化驱动的先进制造之城,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充分融合。

(东莞松山湖华为小镇)

大型企业和央国企本就有自主数字化意识与投入,东莞将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的引导与支持上,争创国家和省级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城市试点建设、完善数字化转型配套政策、大力推动重点企业打造标杆示范、全力营造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

智能制造只是一个方向,我观察到,2024年越来越多城市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作为发力重点,有的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制造,有的发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有的依托电商做产业带更新,总之,就是用AI、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等新质生产力,重组生产要素,发展新兴创新产业、焕新传统优势产业。可见,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就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公约数。

城市智能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2010 年“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旨在用“信息化”推动城市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并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升级成建设智慧城市的主线,提高跨场景、跨部门、跨产业的协作效率是核心目的;22年11月,OpenAI推出GPT-3.5引爆大模型技术,翻开了AI的全新篇章,建设“AI城市”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方向。近两年来,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新兴产业、焕新传统产业、提高治理水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成了许多城市的共识。

比如东莞就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依托制造业基础优势,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云网数安”数字底座,探索打造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智能化升级跑出“东莞速度”。

东莞发力先进制造的氛围就让人印象深刻。在我探访东莞时,东莞负责制造业数字化的相关负责人曾分享,东莞曾面临传统劳力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的挑战,随着人力成本与原材料成本上升、海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东莞的传统制造业利润微薄,产业压力骤增,面对双循环下的市场需求已越来越难满足,后来东莞决定用数字化破局。

2023年东莞发布1号文件《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接着通过多重手段,积极推动当地制造业数字化,如今已硕果累累。

2023年8月,东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2023年,东莞推动1216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超额完成全省要求的全年目标任务;

东莞2023年新增推动150多家企业开展智能工厂(车间)建设,规模是2022年的3倍;开展智能工厂(车间)项目认定,建立10家“灯塔工厂”培育库。

东莞大量制造企业更新设备、升级系统、“鸟枪换炮”拥抱数据驱动的现代制造模式,生产的产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品质更好。

(东莞滨海湾新区精密智造科创园邻里中心项目)

2024年,东莞在数字化成功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智能化升级,拥抱AI,其中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加大智能制造基建投资,给AI城市建设打基础。

华为云城市AI大模型中心(AIPMC)落地东莞,支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核心战略,加速制造行业智能化进程。东莞AIPMC是全国首个以城市产业赋能为牵引的盘古大模型中心,打造了3个基础大模型、2个制造行业大模型(制造视觉类大模型、制造知识类大模型),为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模型服务,推动大模型真正进产线,助力东莞成为更美好的“智”造名城。

城市浩浩荡荡的智能化进程,也给一些城市带来了从无到有构建新产业的机会,比如安徽芜湖前瞻布局,已成功将智算打造成了当地一大新兴产业。

芜湖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中心,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城市智能化浪潮下,长三角地区对算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发现智能计算需求爆发的趋势后,芜湖在2022年启动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计划,全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智算之城”,成为智算时代“九省通衢”。

如何在几年时间从无到有打造新兴智算产业?芜湖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一条腿是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产业链有序发展。在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计划获批后,芜湖市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先后出台《芜湖市建设算力中心城市促进办法》、起步区总体建设规划和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指南,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开展“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行动,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另一条腿是城市搭台、龙头唱戏、伙伴共舞。芜湖市搭台,联合华为云等头部玩家,聚集生态链上下游伙伴共建智算生态。

6月14日,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开服,标志着“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正式上线。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一共规划占地6000亩,支撑百万台服务器,打造面向未来的全新架构及技术竞争力,为周边6省1市提供稳定且低时延的算力服务,有效缓解算力短缺问题,带动华东等区域城市产业发展。在华为云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积极培育上下游产业链,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智算等数字核心产业,招引上下游项目数十个。

(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

现在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已成为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工程。芜湖“从无到有”地吸聚了智算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未来也将以“美好智算之城”的身份抓住AI城市建设的巨大红利。

东莞、芜湖成为城市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东莞连续多年跻身“双万之城(人口千万,GDP万亿)”,在2024中国先进制造业100强中位居前列,成为美好智造名城;芜湖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位列第22位,与上年相比上升4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芜湖全市生产总值3769.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相关分析认为,2024年芜湖GDP破5000亿已是板上钉钉,“中部小钢炮”名副其实。

在AI浪潮涌现时,一些前瞻性的城市成为“弄潮儿”和“造浪者”,有的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有的从无到有构建新兴产业,在加速智能化升级进程中,实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跃升,产业经济活力与城市治理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AI城市”就是城市智能化的终极形态?

大模型技术本质是模拟真实世界,极强的感知、认知和生成能力让AGI成为可能。因此近年来,千行万业都在拥抱大模型技术AI化。比如硬件产业,AI手机、AI PC成2024年热点,在刚刚结束的CES 2025上,AI Buddy(伴侣)、陪伴机器人、AI眼镜等新物种更是呈现爆发之势。

当AI正在渗透到千行万业时,城市智能化升级迎来全新机遇:不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市治理,未来的城市都运转在AI之上:交通、环保、安防、教育、医疗、商业、生产……方方面面都将AI化。

更强大的AI能力,不论是内容生成能力(AIGC)、多模态视觉还是真实世界认知能力,都可重新定义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政务、智能制造等业务场景,进而让产业发展更美好、城市生活更美好。比如具身智能叠加机器人技术,就在彻底改变制造业的形态,机器换人的“黑灯工厂”正在一些城市的部分产业变为现实,这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产业竞争力。

乐观地看,AI大模型技术驱动的“AI城市”,将成为城市智能化的终极形态。我观察到,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准备,奔向“AI城市”的星辰大海,它们将AI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方向,通过顶层政策设计、加大AI新基建投资、推动AI与产业融合来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以此推动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很多城市在破除孤岛,实现“数据通、场景通、应用通”,给AI城市建设打下基础。比如克拉玛依经过多年努力,已将超过95%的信息业务部署在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基于此探索AI赋能采煤、城市智能充电网络等AI应用,打造“数字新丝路”。

(克拉玛依用AI赋能采煤)

很多城市加强与华为云这样的AI新基建专业户合作,加码建设“AI新基建”。基于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全球存算网、DataArts等领先技术,华为云可一站式提供算力、算法、云服务等AI城市建设关键要素,其已提出“一城一云一模型”的理念,助力各地AI城市建设,其中作为AI城市算法基座的华为云城市AI大模型中心(AIPMC)已在东莞等城市落地。

去年12月华为云华东(青岛)数据中心开服,给山东以及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低时延、高质量的算力服务,赋能当地能源、纺织等产业的智能化,其中山东能源集团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打造的首个矿山大模型实践,已开发10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应用,让矿山开发更高效、更安全、更人性化。基于“一云一模型”进行AI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被验证的成功模式。

很多城市在躬身入局探索AI城市应用,给企业等组织、市民等个体创造实实在在的新价值,好体验。比如哈尔滨联合华为探索AI供热,基于热量需求预测模型,实现“热源、管网、换热站、住户”一体化全网协同和精细化调控,让当地城市生活更美好。

当城市管理者卖力地去给百姓、企业、产业、环境带来更多的美好时,城市自然也就能吸引更多人口,更多资源,而这,正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结果体现。在这一过程,城市通过与华为云这样的城市智能化“合伙人”深入合作,一起破拆孤岛、建设底座、落地应用,快速聚集AI大模型技术落地的算法、算力、数据等核心要素,快速进入到AI城市建设的新阶段。

从智慧城市到AI城市建设,中国城市的美好升级征程一直在路上。25年,中国694座城市波澜壮阔的智能化征程已全面开启。一座座美好数智之城、美好智算之城、美好数创之城、美好智造名城,正在神州大地拔地而起。

1 阅读:52

罗超频道

简介:专注于AI科技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