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170mm自行火炮:射程虽远,却有致命缺陷!

阿冰去谈科技 2025-01-31 03:20:53

在朝鲜半岛起伏的山地间,隐藏着两种令对手忌惮的远程打击利器——M1978和M1989型170mm自行火炮。这两种使用焊接炮塔的钢铁巨兽,拥有着远超同时代产品的60公里射程,其弹丸重量达到62公斤,爆炸威力足以摧毁混凝土工事。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看似恐怖的火力平台正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物理困境。

M1978和M1989型170mm自行火炮

该型火炮采用特殊的螺式炮闩结构,向右开启的炮闩左侧设有机械装填托盘,看似巧妙的设计却暗藏玄机。由于170mm炮弹重达85公斤,人工装填需要两名士兵协同操作,即便配备辅助动力装填机,实际射速仍被限制在每五分钟1-2发。对比现代52倍径155mm火炮每分钟6-8发的爆发射速,朝鲜火炮的火力持续性存在代差级差距。

170mm炮弹重达85公斤,人工装填需要两名士兵协同操作

更致命的是其长达20分钟的阵地展开时间——操作手需要手动降下两个1.2吨重的驻锄,这在现代反炮兵雷达普遍具备2分钟定位能力的战场上,无异于自杀行为。

170mm自行火炮的阵地展开时间长达20分钟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军队的使用记录暴露出更多问题。1986年对夸提油田的远程打击中,虽然170mm炮弹成功跨越40公里距离命中目标,但平均每小时仅4发的投射效率,使得伊拉克守军有充足时间组织反制。实战数据显示,该炮发射后转移阵地的平均耗时达到47分钟,远超现代炮兵生存所需的"打了就跑"标准。其钢制底盘在连续射击时产生的金属疲劳效应,更是将持续作战能力限制在单日12发以内。

伊朗军队的M1978型170mm自行火炮

技术解剖显示,M1989型的改进并未触及根本痛点。虽然用两个液压驻退筒取代了老式导轨反后坐系统,并将火控系统升级为带机械式弹道计算机的型号,但炮管缺乏镀铬工艺导致的寿命缺陷依旧存在。每根炮管在发射120发高爆弹后就必须更换,而朝鲜现有的炮管生产能力尚无法满足战时消耗需求。其引以为傲的60公里射程也需付出代价——使用火箭增程弹时射击精度CEP值高达350米,这意味着打击首尔市区目标时,需要至少30门火炮齐射才能确保毁伤效果。

,M1989型的改进并未触及根本痛点

与韩国K9雷霆自行火炮的对比更具启示性。K9的模块化装药系统和半自动装填机构可实现3发/15秒的急促射速,配合车载数字化火控系统,从停车到首发射击仅需30秒。而朝鲜火炮群若要实现"万发齐射"的威慑效果,必须依赖500门M1978与2000门火箭炮的饱和攻击,这种二战式的数量碾压战术在现代侦察-打击体系面前异常脆弱。2020年美军红旗军演中,MQ-9无人机配合M142火箭炮系统,曾在17分钟内定位并摧毁36个模拟炮兵阵地,这种场景对朝鲜炮兵而言堪称降维打击。

韩国K9雷霆自行火炮

耐人寻味的是,朝鲜军工部门近年推出的新型轮式自行火炮依然延续170mm口径,暗示其弹药储备体系的路径依赖。这种选择或许源于现有工业基础的制约——维持庞大的152mm/130mm弹药生产线已属不易,开发新型155mm体系需要整个军工体系的革新。

朝鲜军工部门近年推出的新型轮式自行火炮依然延续170mm口径

当数字化炮兵开始普及激光点火系统和卫星制导炮弹时,朝鲜火炮仍在依赖光学象限仪和机械式定时引信,这种技术代差在未来的炮战中可能演变为致命鸿沟。

0 阅读:16

阿冰去谈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