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内小行星撞地球,这次不是开玩笑
近日,联合国首次就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启动《行星安全协议》。
这一举措是针对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可能对地球构成撞击威胁而采取的。
联合国预测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预计可能在不到7年内与地球相撞。
近期各个国家的行星防御空间机构已经在采取行动保护地球免受撞击威胁,其中也包括联合国。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威胁。
1.6%的概率,人类首次真实的面临小行星威胁!
这个概率有多恐怖,这比我们中500万大奖的概率要容易的多。
每天都有人中500万大奖,难道人类一定能确保这颗小行星不会撞到地球?
人类真的赌不起,更输不起!
小行星2024 YR4于2024年12月27日由位于智利的“小行星地面撞击最后警报系统”望远镜首次发现。
据欧洲航天局公布,2024 YR4可能在2032年12月22日与地球相撞。
经过科学家1个多月的追踪及对其轨迹的计算,发现其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6%。
2024 YR4小行星的直径100米左右,相当于一座足球场大小。
该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其空爆的威力相当于大约8兆吨TNT,相当于约533个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可以轻松的形成核冬效应,地球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2028年,人类将首次尝试拦截这个灭世灾星。
目前包括中美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内的全球航天机构已经参与到《行星安全协议》,全球天文台已经开始对2024 YR4的小行星进行实时跟踪监测。
联合国空间任务规划咨询小组将主要负责监测这颗小行星的动态,定期更新撞击概率。
2024 YR4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在不断上升,后果可能很严重。
最初专家估计的撞击概率为1%,欧洲航天局计算的结果是撞击概率为1.5%,NASA的最新预测概率则为1.9%。
在2028年小行星2024 YR4再次接近地球时,人类有机会进一步确认其轨道,并进行第一次主动干预。
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就是新型的行星防御系统计划的一部分。
联合国《行星安全协议》是一项旨在保护地球免受潜在小行星撞击威胁的国际协议。
我国的小行星防御计划已经启动,将在2027年首次进行小行星撞击实验。
我国小行星防御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改变其运行轨道,从而避免其撞击地球。
我国计划在2027年前后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以改变其运行轨道。
我国将采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的拦截模式,即使用动能拦截器对小行星实施撞击的同时,同步对小行星星体进行伴飞观察,以验证拦截效果。
我国已经建立了小行星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望远镜和观测技术对潜在危险小行星进行持续观测和跟踪。
我国的小行星轨道预测和拦截技术,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2027年将首次进行技术验证。
2024 YR4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突发事件可能影响到中美在2030年之前的登月计划。
中美两国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将登月时间定在了2028年,这个时候因为2024 YR4小行星事件,中美两国的登月计划都有可能延期。
中美两国可能在小行星防御技术方面展开合作,毕竟这个2024 YR4小行星影响的是全人类。
目前两国已经对小行星防御技术进行了论证,涵盖了动能撞击、引力拖曳、核爆炸、激光烧蚀和离子束牵引等多种方法。
其中动能撞击技术已经通过DART任务得到了初步验证。
现在两国已经将主要技术力量都集中在动能撞击这个方法上。
动能撞击的主要技术难度,就是如何精确的计算小行星的轨道。
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很难彻底摧毁一颗小行星,能做的只有改变它的轨道。
如何在撞击之后能够确保2024 YR4小行星的轨道改变符合人类的预期是最大的难题。
在撞击器飞向目标小行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轨道修正,以确保撞击器能够准确到达目标位置。这要求具备高精度的轨道测量和修正能力。
为了实现最佳的撞击效果,需要精确控制撞击器的撞击角度和速度。
小行星的轨道复杂多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太阳引力、行星引力摄动、非引力摄动(如太阳辐射压力、地球大气阻力等)等。
准确计算小行星的轨道并预测其未来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令人震惊的是,现在国际社会依然没有对这颗小行星的威胁形成共识,也许只有当灾难发生的那一天,大家才会相信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