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匈奴,可谓是无人不知,尤其是他们与汉朝之间的战争。但是不同于我们认知中的一旦被敌人抓住,便会被斩杀的结局,匈奴人很热衷于给被虏的汉人发老婆,这是为什么呢?汉人俘虏:这比被杀还可怕!
匈奴一词始见于战国时期。在其建国以前,匈奴部落联盟主要分布于东北亚草原。实际上当时他们所居的东北亚草原还有很多氏族,而后来的匈奴政权便是在匈奴部落联盟的基础上,通过征服其他的部落联盟等,建立起来的。
实际上自西周时起,戎族便一直侵扰着中原地区,我们所熟知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便驱逐了当时一直侵扰赵国的林胡和楼烦,以至其北迁融入匈奴。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匈奴的统治体系开始逐渐成型。战国末年,李牧曾大破匈奴,以至其十余年不敢再犯。到了秦朝,蒙恬不仅修建秦直道,抵御匈奴侵扰,而且还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
此后出现了对匈奴极其重要的人:冒顿单于。他本为头曼单于之子,因其父欲另立太子,而将他派往月氏为质,随后又攻打月氏。月氏得知此事后,欲杀冒顿,后其逃回匈奴。因其怨恨头曼,欲杀之,所以此后一直训练忠于自己的队伍,最终用鸣镝射杀头曼,然后诛杀异己,自立为匈奴单于,而后便开始扩张领土。
到了伊稚斜单于时,匈奴开始遭到了汉军的打击。汉武帝时,汉朝的各方面实力都显著增强,因而对匈奴的态度开始转为战略进攻,并进行了三次战争。
一次便是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还有河西之战。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霍去病在将其夺取后,又设四郡。而后为击溃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各自领兵,分别去攻打左贤王和单于所带领的队伍。这一战,使得匈奴在短时间内再无力南下。
此后匈奴虽然一直居于漠北有十余年的时间,但为了抵御侵扰和保证商路畅通等,汉朝不但修筑汉长城,而且还联合各部,意图压缩匈奴的空间。
在联合各部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张骞出使西域。因汉武帝想要联合其余部落一起夹击匈奴,所以便派使臣前往,其中张骞负责出使西域,但没想到的是,他在去往西域的途中,被匈奴扣押了十余年,趁机逃出后,却发现大月氏并不愿东归,他只得返回,结果在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
实际上匈奴的这种做法让我们不禁发问,为何他们在抓到汉人后仅仅是扣押,而不采取别的手段?
匈奴人给被虏的汉人发老婆相较于别的手段,匈奴人在抓到汉人后,不仅将其扣押,而且还会给他们发老婆。听起来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所以匈奴人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便是出于对实际的考量。据估算,在匈奴全盛时期他们的人口也仅有二百万,而后五单于争立,人口锐减,仅剩一百七十五万,再之后又开始各方混战,伤亡更甚,所以对他们来说,人口是极其重要的。
匈奴有十分强大的骑兵队伍,他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因其身材魁梧,又擅骑马作战等,所以常给中原王朝以沉痛的打击。但纵是如此,他们却一直深受人口问题的困扰。因连年征战,死伤无数,所以匈奴的成年男性极度缺乏,相较于男性,匈奴以女性居多。所以如果要解决人口问题,就不能杀那些被虏的汉人。
这固然是他们的一个考量,但终究不仅这一种原因。自汉武帝时起,汉朝的经济、文化等都显著发展,而彼时的匈奴,还相对“野蛮”,与汉朝相比,他们的文化等明显落后。所以出于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优化,他们希望能有汉人来改变他们的基因,这样做不仅可以带来汉朝的文化等,还有可能改变本民族的一些陋习,所以出于这种原因,他们也会如此做。
再者女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留住这些汉人。当他们结婚后,对于一些汉人来说,就有了牵绊,这样匈奴便可让这些汉人为自己效劳了。再者像张骞这类人物,如若送给他们美女,便在一定程度上昭告天下,他归顺了。这样一来,难免会起到一些效果,使更多的汉人臣服。
这是他们的一种手段,无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究竟为何,结果总是利于自己的,但是他们忘了,彼时的他们对于中原王朝而言,一直是宿敌,中原王朝的每个有志之士都有着“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所以对有着民族大义的人来说,这些绝不会让他屈服。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汉朝失去一员猛将。而后汉朝在攻打匈奴的战争中,接连失利,匈奴得以重掌漠北。到了汉昭帝时,匈奴便想要缓和与汉朝之间的关系。
此后将重心转移到了乌孙,解忧公主向汉朝求救,于是汉朝联合乌孙一同攻打匈奴。此后的战争中,汉朝获胜,而匈奴为了雪耻,再次攻打乌孙,然天降大雪,匈奴的队伍损失惨重,又遭遇各方来袭,只得向西迁徙。
而后匈奴内部不睦,掌管西域事物的日逐王降汉,经此一事匈奴不仅实力大减,还不得不放弃西域。鉴于上述的各种原因,他们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开始了争夺单于王位的战争。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入长安,汉元帝将王昭君赐之,直至他死后,匈奴也一直与汉朝保持着友好关系,直至王莽建立新朝。王莽想要重立威信,进行了一系列举措,匈奴对其十分不满,战火再起。
46年,匈奴所居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统治集团内部却仍不和,于是匈奴再度分裂。南匈奴向汉朝称臣,而北匈奴则居漠北。在漠北的北匈奴一直深受天灾和其他民族的袭扰,不仅力量变得十分薄弱,而且经济也开始倒退,于是他们便想向汉朝求亲。
一来他们深恐东汉会向他们进攻,二来如此或许可破坏东汉与南匈奴之间的关系,再者还可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东汉没有答应,于是北匈奴便开始不断袭扰。
经过休整后,东汉的实力得到了发展,于是便开始进攻北匈奴,最终获胜。北单于战败后,以其为中心的民众开始向西迁徙,但大多数人还是留在草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入汉族。
匈奴的其他方面匈奴人信奉萨满教,他们设有举行祭祀的日子,大致有三次。分别为正月、五月和秋天的集会。其中五月的大会,前来参加的人有很多,且具有宗教色彩。
而有关他们的语言来源,众说纷纭,很难确定。有些人认为他们的语言与叶尼塞语有关,有些人则认为他们的语言是多种语言的混合。对此学术界仍有很大的分歧。
有关匈奴的社会形态问题,有很多人认为他们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妥。匈奴向被征服的国家征收赋税,但是这些国家仍有自己士族、经济等,只需缴纳匈奴征收的那部分赋税。所以一般认为匈奴是兼具原始部落制和封建农奴制的。
而在其国家体制中,最高领袖为单于,可总揽大权。其下还有左右贤王等,其中左贤王地位高于其余诸王,通常会将其视为单于太子,可继承单于的地位,当然也会有例外。
而关于单于及一般诸王对其妻子的称呼,一般为阏氏,带有美丽的意思。在众多的阏氏之中,也是存在着高低之分的,并且单于的阏氏在匈奴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对匈奴人而言十分重要,从出土的实物来看,他们所使用的马匹头偏大,而身体略矮,应当是蒙古马。而且匈奴人在战场上保护自己也并不靠盾牌,而是靠盔甲。
匈奴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平时还会狩猎。他们的饮食主要以肉和乳品为主,而其生活的地点不定,常随季节的变换而迁移。他们的大多数服饰,都很适应居住地的生活条件。匈奴人除了在本部耕种,在西域还有骑田。而且他们十分注重商业交换,他们会用一些牲畜来换取奢侈品,而且在与汉人进行交易时,会将所得到的汉人物品运到西域以及罗马帝国等地。
在匈奴与汉朝多年的战争中,双方均损失惨重,而匈奴内部也有着不小的分歧,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局面,最终分裂为南北二部。呼韩邪单于被其兄弟打败后,便归顺中原,而在此后,呼韩邪娶了一位貌美的妻子,那便是王昭君。
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后,亲自来长安觐见宣帝。待宣帝死后,他又再次入朝觐见汉元帝,并自请为婿,于是元帝便挑选了一个宫女赐给他。而后王昭君便在汉朝和匈奴的共同护送下,离开长安,前往塞外。
作为故事主角的王昭君,史书上对其记载并不多。但我们常用落雁来形容她,这里有一典故。相传在她离开故土之时,听闻马嘶雁鸣,她内心百感交集,于是她便拨动琴弦,以诉相思之苦。大雁在看到美丽的女子弹琴后,竟忘了振动翅膀,从而跌落在地,此后便用落雁来形容昭君的美丽。
但是现今大多数作品将其描绘成了汉朝屈辱求和,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在正史中,故事发生在汉元帝时期,当时国家实力强盛,所以并不存在屈辱求和一说,这实际上可看作是汉元帝实行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
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对匈奴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