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很少有外戚专权?朱元璋的这个做法很高明

曦月谈 2025-02-20 15:47:49

在古代封建历史的众多王朝中,灭亡丢国的无外乎权臣篡位,宦官乱政,以及外戚专权三种。这三种现象都是导致国家动乱的导火索,可似乎千百年来很难杜绝这个现象。尤其是外戚专权,皇帝只要立皇后,就无法杜绝外戚的存在,而外戚势大就会专权把控朝政,从而架空皇帝的权力。

尤其是汉朝时,更逃不开外戚专权的这个魔咒,吕雉一族,窦氏一族都是鲜明的例子。到了汉武帝时候,因为一场巫蛊之祸杀害了太子刘据,转而将年幼的刘弗陵立为太子,但是皇帝年纪太小无法亲政,朝政又难免会落入外戚手中,汉武帝考虑到这一点,便想从根源上处理这个难题,杀掉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这样一来就杜绝了外戚掌政的机会。不过最后又让权臣掌控了朝政,也难逃皇权旁落的定数。

唐朝时期的杨国忠,西晋时期的杨骏都是因为外戚做大导致内乱的经典例子。外戚专权在每个朝代都成了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但是又不能不任用外戚。而反观整个明朝的历史,却很少出现过像杨国忠这样权倾朝野的外戚,明朝又是怎么预防外戚专权的?其实这还得感谢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自己就是一个草根出身,了解民间疾苦,也对民情有诸多了解。在历经艰辛终于统一天下后,朱元璋的重任也才刚开始。

打天下难,守天下同样也不容易,为了能够守好得之不易的天下,朱元璋深刻吸取之前各个朝代的亡国教训,大力整顿吏治,尤其对于贪腐行为更是零容忍。而对于之前各个朝代的外戚专权现象,也同样制定了有效的措施。朱元璋知道外戚专权的倚靠无非来源于皇帝身边的妃子,压制住后宫嫔妃,外戚也就难以有做大的机会。

朱元璋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後、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

也就是说皇帝以及身边的皇亲贵族,必须选择良家子女,而不论其出身贫贱与否。对于男子进出后宫也有严格的限制。除此之外,对于外戚的任职上也没有过于重用,通常都是一些外放的闲散官职,这些措施让明朝外戚做大的机会降到了最低。

后代也大都遵从这个制度,整个明朝20位皇后中,除了朱棣的妻子外其他都来源于民间,也就很难有外戚的做大做强的机会了。不得不说朱元璋的这个做法很高明。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