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人说自己在忙事业,但大多数人忙的是别人的事业,说的具体点,关注点不过是多点工资,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事业!那么对于大多男人而言,真正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跟随卫青的生活轨迹,去一起探索一下他背后的故事,看看除了打击匈奴外,卫青的事业究竟还包含着什么?仅仅是和霍去病并称为抗击匈奴的“大汉双璧”吗?当然不是了,在我看来,卫青所代表的卫氏家族一门五侯,这才是卫青经营多年积累下来的事业,如果要是把冠军侯霍去病也算上的话,那就是卫霍一族一门六侯了。
出身寒微的卫青,不过是个马奴,从小就受尽屈辱,因为是私生子,他的那些兄弟从来就没把他当做兄弟,只是把他当做奴仆看待,稍有不顺心,就会非打即骂。如果不是他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话,恐怕这辈子都是个私生子,没登堂入室的机会。于是很多人说卫青根本没什么真才实学,只是靠了裙带关系才上位,侥幸获得了龙城大捷,完全是因为匈奴人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而是集中兵力,去对付飞将军李广的缘故。但卫青这个人的低调、隐忍却是出了名的,不要忘了卫青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小舅子,也就是外戚,但他又和窦婴、田蚡之流,有很大的不同。窦婴这个人秉承自己所认为的正义,就算是汉景帝、窦太后,他也会去顶一顶的,至于田蚡,排除异己,中饱私囊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而卫青呢?他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上,就是汉武帝刘彻要四路出兵,主动打击匈奴的时候,大家都不支持汉武帝刘彻的做派,只有一直不得志的李广,对汉武帝的英雄气概表示支持。而以韩安国为首的大臣们,基本上都是反对态度,但这次汉武帝刘彻没有选择妥协,他说:“大司农韩安国年事已高,且最近脚伤初愈,确实不适合鞍马劳顿,这样,韩安国负责后勤保障,他的这路人马由卫青统领,你也来说几句!”
卫青立刻走出来,他的态度很诚恳,“各位都是我的前辈,作为后学之人本来我没什么话好讲的,但陛下一定让我说,我就只有一句话,就是陛下让我打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如果这不是汉武帝和卫青事先安排好的,那么卫青说的话,就是十分得体的。首先安抚了老同志,对他们表示尊重,然后坚决服从领导指挥,又有了一个很好的态度。光看着姐姐卫子夫是不行的,因为汉武帝这样的君主,不可能一直钟情于一人,后来受宠的李夫人和钩弋夫人,都是汉武帝刘彻的新欢。卫青早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比自己有实力更可靠了,当初的汉景帝刘启铲除功臣和外戚,可是颇费了一番功夫。首先是把条侯周亚夫逼死,而后赐给魏其侯窦婴一份遗诏,为汉武帝刘彻日后,除掉窦婴留下了杀招。
主父偃这位能臣,在卫子夫封后的过程中出了大力,但当汉武帝要杀了他,来平息诸侯们的愤怒时,卫青选择了敬而远之做壁上观,他一言不发的背后,是对汉武帝刘彻的敬畏之心。因为从表面上看,主父偃是因为推恩令激起了诸侯们的愤怒,实际上和他也是卫霍一党不无关系。汉武帝这么做,就是要看看卫青的态度,卫青难道还要用脖子去碰刀口吗?这个时候除了闭口不言,低调隐忍外,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卫青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曾经替大侠郭解求情,把主父偃推荐给汉武帝刘彻,结果刘彻表现的很冷淡。对于郭解他只说了一句,“一个布衣,竟然可以让大将军替他求情,可见他根本不是布衣,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对于主父偃,汉武帝则选择了冷处理,对于卫青的推荐表现的不闻不问,以至于主父偃差点跑了,汉武帝不想让卫青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为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权柄和荣誉都要来自皇帝,而不是卫青这个低调的外戚,不管他的态度有多谦卑,都改变不了他外戚的身份,实际上他的权势,已经超越了曾经的窦婴和田蚡,这不是你做人低调就可以掩饰的了的。当你不够强大的时候,韬光养晦是可以的,但你已经强大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就已经不适合你了。
面对汉武帝这么强势的君主,你能怎么办呢?锋芒毕露吧,主父偃、张汤这些人就是例子,只有低调隐忍,才是活下去唯一的办法,你首先得活下去,不是吗?为了卫太子刘据的储君之位,为了卫霍一族的未来,卫青都必须忍下去,而不像霍去病那样,处处锋芒毕露,不留余地的他,令汉武帝心存忌惮。李敢殴打大将军卫青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绝不简单,李敢是霍去病的部下,而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你认为李敢打卫青,仅仅是为了替父亲李广出口恶气?卫青看到的,是隐藏在李敢背后,那个遥控指挥李敢的人,卫青的反应,直接决定了卫氏家族的命运。卫青不得不深思熟虑,但也只是一瞬之间的事情而已,他捂住自己的伤口,大声对左右护卫说:“不要伤他,让他走!”当平阳公主斥责卫青,说他这个大将军做的太窝囊的时候,卫青说:“李敢,是陇西李氏之后,李广的儿子,同时他也是去病的爱将,陛下亲自加封的关内侯,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为了这个家,卫青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他和平阳公主的婚姻,卫青尽管曾经在平遥公主府上做过马奴,但两个人之间是主仆关系,很难说有多少感情在里面,两个人的结合,不过是政治婚姻罢了。卫氏需要和汉武帝进一步建立联系,汉武帝也需要加强对卫霍的控制,因此只不过是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多年的戎马生涯,让卫青疾病缠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卫青也动了心思。因为汉武帝如今的选择变得多了起来,除了太子刘据之外,还有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更有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年少聪慧,汉武帝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说刘弗陵像自己。这些事,都让卫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不能自安,汉武帝也看出了他们的担心,于是来到了卫青府上,他看着在病榻上已经不能挪动半步的卫青,心里除了一丝怜悯和感慨外,还有他人无法察觉的东西。“听说太子和子夫常常有不安之意,你告诉她们大可不必,我不开边兴利,他那能守文固国呢?除了太子外,没有人更适合做个守文之君了,就让后世之人,把朕当做一个暴君吧!”“陛下,狄山是太子的人,他是有点迂腐,但您也不该派他去戍边,导致他丢掉了性命,这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产生遐想!”
汉武帝刘彻的眉头皱了一下,要知道这样的话,他可是第一次听,也是第一次从卫青的嘴里说出来,卫青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为了卫霍一族的未来,卫青不再那么温顺,而是敢于直接指出汉武帝的问题所在。这是卫青的一次试探,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但他得影响力还在,如果汉武帝要对卫太子和卫霍一族不利,自己还有反戈一击的能力,君臣多年,卫青对这位君主的狠辣,是心中有数的,亲情?靠不住的,尤其对于卫氏而言,已经是权倾天下、一门五侯了,这对于卫氏和太子是最有力的支撑,但对于汉武帝却是最大的威胁!
“你说的对,朕是老了,已经听不进去很多话了,他狄山就是个腐儒,也来对国策说三道四,我让他去戍边,是为了告诫太子,腐儒无能、夸夸其他,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值得信用,希望太子刘据可以记住这个教训!这件事,我已经让霍光去太子府传达我的意思了,太子也没说什么!”卫青叹了口气,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但当他听到霍光这个名字时,心里也算是安稳了一些,因为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有他在,对太子刘据而言,至少不是坏事。事实证明在后来发生的“巫蛊之祸”中,正是霍光手下的近臣丙吉的全力维护,才为太子刘据保下了刘病已这点血脉。你说霍光和太子刘据、卫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没人会相信,但汉武帝就是没动他,还让霍光做首辅大臣,这就不得不说霍光厉害了!
在我看来,霍光这个人,不仅继承了卫青的低调、隐忍,且跟随汉武帝这么难伺候的君主,几十年来从没出过一点纰漏。除了一门五侯外,正是有了霍光的存在,卫霍一族才没有在“巫蛊之祸”中彻底灰飞烟灭,这才是卫青真正的后招!
对于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有资格谈什么事业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履职尽责,就已经很不错了。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才是我们最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