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设计院:老子不干设计啦!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2024-08-22 03:38:33

设计院的“直播带货”转型:一场“规模效益”的喜剧

提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那可是清华土木人梦寐以求的“设计圣地”。当年,设计院工资丰厚,房地产市场“欣欣向荣”,北京院更是新中国第一家设计院,业界龙头,食堂的“舌尖美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然而,时过境迁,建筑设计院的“黄金时代”已成往事,如今“直播带货”成了北京院的“新宠”。

“直播带货”:设计院的“喜剧”转型

北京院的设计师们,开始放下画笔,拿起手机,转型“直播带货”。他们卖的主要是文创周边,从流量来看,似乎并未“一炮而红”。但这一步棋,却让北京院在“新中国设计院转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新中国第一家设计院”,到“新中国第一家转型直播带货的设计院”,华丽蜕变。

“规模效益”的“喜剧”探索

有人疑惑,设计院里有那么多高学历人才,清华同济一抓一大把,为何也会陷入困境?答案在于设计院的“技术”无法产生规模效益。设计工作是定制化的,无论你是985/211的学霸,还是清华的高材生,你的工作只限于特定项目,项目收益是固定的,无法因你的才华而增加。这就像“纺织厂主”无法通过改进“纺织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因为设计费是“一口价”的。

“设计院痛点”的“喜剧”解决

北京院的“直播带货”探索,正是试图解决设计院的“定制化生产”痛点。直播带货具有“规模效益”,可以将“定制化设计”推向“规模化生产”,完美契合设计院的需求。但对员工而言,这却未必是“救命稻草”。直播带货的成熟模式,带的是别人的货,而非自己生产的货,这意味着设计院的“画图工”们可能面临“下岗”的命运。

结语:设计院的“喜剧”时代

设计院的时代,或许真的已经过去,未来属于互联网。对于那些不幸被土建类专业录取的高材生们,放弃专业,努力转行,或许是目前最正确的选择。设计院的“直播带货”转型,虽然是一场“规模效益”的喜剧探索,但对员工而言,却是一场“职业身份”的“悲剧”转变。在“喜剧”与“悲剧”之间,设计院的未来,或许正在重新定义。

0 阅读:4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