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想吃饺子,妻子好心好意下地割韭菜,他却趁机朝妻子开了枪

律令9章 2025-01-30 14:58:30

老话爱讲“张飞绣花”,大抵是说“不可能”,但如果按今天的考古史料看,张飞不仅打仗猛,而且是位写一手好字的白面帅哥。

这可不是瞎说,古代有猛张飞,近代也有这样的俊俏人物,他叫“张灵甫”。

张灵甫出身黄埔,打仗不输“猛张飞”,他的娇妻轶事也不少,有一件事最令世人耿耿于怀:张灵甫爱吃饺子,妻子好意去割韭菜,他却趁机朝妻子后脑开了枪,这是要闹哪样?

真计较起来,张灵甫出身一般,1903年生于陕西长安,父亲是普通农民,但他并不随父秉性,这孩子喜欢书法,经常偷跑到西安孔庙碑林去临摹古人留字。

张灵甫出身农家却钟爱写字,这在乡间堪称怪异,好在他考进了陕西一师,竟然和国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成了忘年交。

这时候的张灵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帅小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还不能和“猛张飞”攀上关系,后来他咋参军了呢?

师范毕业后,按理说,张灵甫应该做老师的,但他选择继续上考,进了北大历史系。

乍一看,张灵甫是个文绉绉的书生,怎么想也不该和“张飞、军旅”搭上关系,但那时的华夏狼烟四起,书生也有救世之心。

仅在北大一年,张灵甫投笔从戎,加入“胡林翼”的国民二军,而且进了当时最热的黄埔军校,1925年被编入第四期步科,成了蒋校长的得意门生。

毕业后,张灵甫从排长干起,几场仗表现的异常勇猛,深得胡宗南赏识,经过战争洗礼,爱情跟着来了?

这么说也不差,年仅30岁的张灵甫就是上校团长,还是胡宗南的心腹爱将,这等显赫身份,不引来美女注意才怪呢。

不过,真要说起来,少时的张灵甫已经有了妻室,是父亲定的邻村姑娘,名叫“邢凤英”。

那时候早婚,张灵甫又孝顺,因此并没有反对,但成名后就显出对包办婚姻的抵触了,尤其婚后不久外出从军使这个男人开了眼界,旧时婚姻渐渐名存实亡,邢凤英一直在老家侍奉公婆。

孤身在外的张灵甫并不乱来,一直坚守“儒将”尺寸,他不乱来却架不住好事者蹿腾,硬是给他介绍了一位女朋友“吴海兰”,祸事就发生在她身上?

吴海兰也不差,那个年代能中学毕业的女性寥寥无几,人又漂亮,也算配得上张灵甫,更何况两人一见倾心,很快就在四川广元结了婚。

请注意,那时候的婚姻不能和今天的“一夫一妻”相提并论,具体不好解释,总之是张灵甫没和老家的妻子离婚,这又开启了第二段婚姻。

简单讲,两人的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奇怪的是,吴海兰人美且特别会做面食,身为四川人特别会做面食,这个咋说都有点奇怪,关键是正好迎合了张灵甫爱吃面食的需求。

当然,四川人也好、陕西人也罢、面食也无所谓,总之两人幸福就好,后来的吴海兰给张灵甫生了一个女儿,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怎么就举枪相向了呢?

要解释这件事,坊间传闻有很多版本,流传最广的说法是:1935年,张灵甫与红军发生大战,期间有人回乡探亲,再回部队碰到张灵甫询问“你回乡看到我妻子了吗?”

那人也是故意调侃,回答张灵甫说“当然看见啦,我看见你老婆穿着漂亮旗袍在电影院门口,身边还有一位西装革领的帅小伙,两人可亲热啦!”

想想也知道,这类话只在特别相熟的男人之间调侃,按理说不能当真的,张灵甫却上头了,难道妻子对他“不贞”了?

发恨的张灵甫立即请假,带着枪回了西安家中,那时临近春节,见到妻子热烈迎合,“猛张飞”又憋住感情,只说“想吃饺子了,你给我包一顿吧!”

此时的张灵甫虽然面无表情,但夫妻俩小别胜新欢,吴海兰没多想,满口应承着就到院里蹲身割韭菜,就趁这个空当,张灵甫对着妻子的后脑就是一枪。

事前,张灵甫既不跟妻子说明原因、事后也不掩埋尸体,这位“猛张飞”就像没事人一样返回了部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嘛?

这种说法出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源自张灵甫的生前好友“吴鸢”之口,因为有这层关系,该说法才会广为流传,且世人深信不疑。

但这种说法太过戏剧性,哪有听别人乱说几句就杀妻的,张灵甫岂不是太鲁莽了?因此该事件还有另一种说法。

开头和上一个版本差不多,一样是1935年回乡探亲,不同的是:张灵甫虽然身上有枪,但未有杀妻的念头,当时堂兄也在家中。

据堂兄说:张灵甫回家的几天和妻子十分恩爱,夫妻俩黏糊的很,到哪都形影不离,但忽然一天晚上吵了起来,堂兄毕竟是外人,不好掺和别人两口子的家事,因此没出面劝架,第二天就发生了悲剧。

因为流传版本太多,甜蜜的两口子究竟发生了什么矛盾,至今没有统一说法,真相只有张灵甫和吴海兰最清楚。

话虽如此,“张灵甫杀妻”闹出的动静可不小,远在四川广元的吴海兰哥哥听到消息后马上赶到西安,一纸诉状将张灵甫告上法庭,但当时的法院一看凶手是中央军团长,没敢审理。

吴海兰的哥哥又向社会各界呼吁,遂惊动了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她不仅是张学良的夫人,还是西安县妇女协会的名誉干事,当时女权运动正兴,哪容张灵甫乱来?

于凤至知道此事后气的柳眉倒竖,愤恨张灵甫残忍、蔑视国法军纪!因为她是张学良的夫人,于是马上向张学良施压,要求严办张灵甫。

按理说,张学良的名头是不小,但他是“东北军”的少帅,张灵甫却隶属“中央军”,这种跨军单位的追究责任,张学良也是爱莫能助,这可怎么办?

于凤至并不放弃,她又联系宋美龄为女性主持公道,这下捅了大篓子,状纸直接落在蒋介石的案桌上,张灵甫终于被押赴南京。

好在胡宗南赏识张灵甫,说是“押赴南京”,实际是让他自己去领罪,却没想再一次成就了张灵甫的“文名”。

在南京,张灵甫被关押在老虎桥监狱,坐牢期间,这位“猛张飞”在监狱里练起了书法,每每有人探监,他都信手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送人。

前面说过,张灵甫自幼喜好书法,一手好字潇洒美观,在监狱里呆久了,字也送出去不少,久而久之“文名”大盛,即便在监狱里,前来求字的、润笔费等,张灵甫赚了不少。

话是这么说,张灵甫毕竟是杀妻罪犯,他在监狱里怎么出来的?

一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党下令征召官兵,有罪的调服军役以戴罪立功,张灵甫这才被放出,转投五十一师,成了王耀武的少校参谋。

出狱后不久,张灵甫又结婚了,妻子名叫“高艳玉”,还为他生下两男一女,但不幸全部夭折,夫妻俩也未走到头,这段婚姻最终宣告李毅。

由于这段婚姻比较潦草,这里不细讲了,总之是张灵甫桃花旺盛,但他却是“猛张飞”,归宿该是浴血战场的。

张灵甫,这位近代“猛张飞”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因功再被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长。

1938年,张灵甫亲率敢死队向日军占领的高地冲锋并全歼日军,又在张古山截住日106师团,最终使我军全歼日军,取得“万家岭大捷”。

张灵甫之勇,就连新四军叶挺大帅也要夸赞几句“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

还没完,张灵甫正式有了“猛张飞”的绰号,以后田汉编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实姓参加,名将美誉由此远播,话又说回来,他究竟为什么杀妻?

这里有一个细节,张灵甫到南京后只下狱,却一直没有定罪,主要原因是他对“杀妻”一直不予正面回应,坊间传闻:妻子拿了他的文件。

什么文件这么神秘,至于张灵甫动枪杀妻吗?

据传,当时胡宗南部正在与红军作战,张灵甫回西安看妻子并未耽误军事,当时张灵甫的重要军事文件丢失,马上怀疑到了形影不离的妻子头上,但仅仅是怀疑。

以后,张灵甫查问妻子,妻子却默不作声、不置可否,这算“默认拿了张灵甫的军事文件”吗?张灵甫大惊,怀疑妻子可能是地下党,因此趁妻子不备,在背后举枪射杀之。

因为军事机密,张灵甫不好对外正面回应,干脆推脱“妻子不贞”、还是因为军事机密,在南京狱中的张灵甫仍未正面回应,这才有了女权对他的穷追猛打。

需要说明一下,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推测,真相究竟是什么,或许只有张灵甫、胡宗南、蒋介石清楚,因此张灵甫“只下狱,不担责”,而且一路升官,直至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

还不止,抗战胜利后,张灵甫又结婚了,妻子比他小了25岁,名叫王玉玲。

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阵亡,王玉玲悲痛欲绝,独自携子辗转流落到美国生活。

1973年,周总理得知张灵甫遗孀在美情况后马上发出邀请,周总理说“我是灵甫的老师,是我没有做好工作,没有把他争取过来。”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