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定是基金投资上非常难做的一年。今年到底该怎么做?大家好像吵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进攻。他们认为,国内政策出台后,经济大概率企稳回升,降息降准后的市场流动性也会更加宽松,所以今年应该努力博收益。
另一派主张防御。理由是,对岸人事变更后,全球局势可能会更加动荡,对我们的扰动无法忽视,基本面复苏力度也有不确定性,所以今年应该更注重高胜率的方向。
这两派未免都有点走极端,我看倒不如折中一下。我也很期待在政策发力下,今年A股能再走出一波大行情,但过去几年已经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哪怕再乐观,我们的持仓组合都最好不要100%进攻,始终保持一定的防御仓位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市场总会有意外。
那到底怎么做防御?最主流的两个思路,一个是债券,一个是红利。我们详细拆解一下,这两块目前是个什么情况。
债券收益率这么低了,还有牛市吗?很多人关注债券,通常只盯着利率债。但债券最核心的有两块,除了利率债,还有信用债。这两块,目前都有机会。
先说利率债方面,收益率经历了持续大幅下行后,最近开始震荡。压力主要来自于,市场预期降息节奏可能要推后。另外还有央行的一系列调控动作,包括暂停买入国债等。
虽然这些动作,对债市来说短期偏空,但长期看反倒更有利于债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人认为,当前利率债的表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今年降息降准的预期,但是从目前机构的普遍反馈看,他们依然预计,国债收益率很可能会继续下行。
为啥呢?很简单,机构手里的钱太多了,无处可去。
一方面,去年11月底,非银机构同业存款的手工补息乱象被整治,大量的机构存款要搬家;
而另一方面,降息降准后,市场流动性会非常宽松,机构手里的钱会更多。
这时候,利率债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收益确定性、风险也相对可控的资产,成为了机构的首选。
信用债同样如此。信用债目前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优质供给太少,尤其是在今年化债背景下,信用债“资产荒”难题依然存在。
所以对大量待配的机构资金来说,中高等级信用债的吸引力很强,特别是在利率债快速走强后,信用债还有补涨机会。其实相比于利率债,信用债目前的可挖掘机会更多。
从这个角度,很多资金愿意去寻找,以信用债为主、利率债为辅的基金,去做长线配置。这样的产品,市面上也有一些不错的选项,比如招商招悦纯债C(003157)。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招商招悦纯债C是一只纯债基,持仓里只有债券、票据、同业存单等固收资产,不涉及股票等权益资产。它的历史表现很不错,自2016年8月成立以来,在长达8个完整年度中,发挥稳定,有6个年度表现居于同类前列,获得了晨星五星评级。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这只基金的投资范围就是以信用债为主,利率债为辅。根据招商招悦纯债A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合计占比只有大约20%,而其他都是信用债。

(数据来源:基金三季报)
前面提到,接下来充沛的机构资金依然会以固收配置为主,所以基金产品是否符合机构的“口味”很重要。截至去年年中,招商招悦纯债C的机构投资者占比50.97%,备受机构青睐。
降息背景下,红利资产怎么配?为什么要考虑红利资产?说到底是资金的多元化配置诉求,或者说是,要尽量争取更高的收益性价比。
如果把所有仓位都给债券,稳则稳矣,收益却非常有限。像去年这样的债券大牛市,一年大赚十几个点,是非常罕见的。从往年来看,发挥正常的纯债基金一年能有大概4~6个点的收益。
而如果有些资金不满足于这个收益,那就必须向风险要收益。换句话说,要多少配些股票类资产。
红利型股票的风险,显然小于成长类股票。本质上是因为,红利型股票,在常规的资本利得(也就是股价低买高卖的价差收益)外,还提供了一份股息收益,这部分收益是相对有确定性的,相当于给了投资者一个收益安全垫。
未来红利股的上行动力,主要有两个逻辑:
一个是,持续攀升的股息率。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官网披露的数据,截至2024年1月15日,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目前高达6.22%。这对社保基金、险资等具有防御配置需求的大体量机构资金来说,吸引力太强了。而且考虑到政策对分红的强力引导,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另一个是,机构的防御配置需求。
在降息背景下,机构的待配资金体量会越来越大,这个前文已经说过,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局势动荡、国内基本面复苏也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大量机构资金会保持防御配置,这时候对股息的重视程度会更高。
过去20年,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也就是纳入了分红收益的中证红利指数),平均年化收益高达13%。(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5.1.17~2025.1.15)
红利资产配置,更好的方式就是买指数基金。因为指数基金的持仓更透明,我们在持有时,心里更有数,而费率也相对低廉。
挂钩中证红利指数的场外基金,典型代表就是招商中证红利ETF联接C(012644)。自2022年2月23日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1月15日,累计收益10.85%,而同期中证红利指数是小跌0.14%。相比于中证红利指数,招商中证红利ETF联接C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2.2.23~2025.1.15。下表同)

也就是说,如果你配置的是像招商中证红利ETF联接A这样的指数基金产品,那么长线持有下来,不光可以获得中证红利指数的贝塔收益,还可以获得管理人创造的阿尔法超额收益,在防御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收益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市场永远存在意外和风险,特别是接下来四年,外围的扰动可能会持续给A股带来较大的波动。因此,做好防御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在低利率环境下,像招商招悦纯债C(003157)这样的纯债品种,以及招商中证红利ETF联接C(012644)这样的红利资产,都是长期胜率较高的选项,值得特别关注。
风险提示:本文纯属个人经验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