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女性生理期怎么过?马桶结冰,卫生棉条秒变冰棍

烟雨朦胧诗行 2025-04-02 11:08:40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后,这个遥远的冰雪地就有了国人的足迹。

只是前往调查研究的科学家们有男有女,面对着南极这个极寒之境,不同的生理差异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男性或许熬一熬还能撑过去,可女性有属于自己的生理期,历来的女科学家们都是如何度过的?

一、天寒地冻的南极

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南极都是一片笼罩在迷雾中的阴影,实在是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了。

别的大洲或多或少还在航线上,为了掘金,无数商人在中世纪踏上了航海的旅途,可南极处在地球的极点,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根本就是一片死寂之地。

除非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否则没人会往南边跑,久而久之,一直到人类的科技发达无比,能够踏平山海湖泊之时,人们才发现了藏在深处的南极洲。

南极洲很偏,整体被冰雪覆盖,对普通人来说自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可在科学家的眼里,南极洲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库。

没办法,在南极洲被发现的20世纪,地球的其余土地都充斥着人类的痕迹,想要排除人类的踪影,去研究纯粹的自然是全然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如今世界给科学家们一份礼物,一个丝毫没有被人类和工业开发的处女地,你说他们能不兴奋吗?

没用多久,无数载着科学家的舰船向着南极洲出发,所有人约法三章,必须要在不破坏南极洲生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只不过,如果你细细研究曾经的科考人员名单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最初的一批舰队里还有女性的身影,可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都缺席了这场科学盛宴,一直到了许久后才有所改善。

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为何呢?

二、半个死亡地

原因就出在男女的生理差异上,女性一直到苍老前都会经历月经,一旦出血,在特定情景下就会无比麻烦,点名南极洲的极寒天气。

南极洲很冷,气温绝大多数时候都在零下几十度左右,如果是住在北方的朋友们或许会深有体会,一旦出门,各种事情都会变得很麻烦。

大部分水资源只要暴露在冷空气中就会快速结冰,而南极洲的气温远比北边更低,毫不夸张地说,热水泼出去,在空中就结为了一层层冰晶。

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人都要避免自己的身上出现伤口,否则在极短的时间里血液就会浸透衣物,随后冻结成痂。

千万别觉得这是什么好事!血液成痂后,衣服该部分的保暖功能就等于是丧失了,人体将会直接暴露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大概2分钟左右,死神就会前来敲门。

男性若是谨慎一些,基本是可以避免此事的,毕竟南极的生物也少,除非不小心否则很难受伤。

但女性天然就会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每个月必来的月经都一度成了女性前往南极路上的拦路虎,如果不能彻底解决此事,没人可以前往南极并活着回来。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女性卡着点去不就好了?趁上次月经刚结束就立刻出发,随后赶在下一次月经到来前离开。

这个想法很美好,可实际执行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就是在通行的时间上,因为南极洲的水面下存在着大量的暗礁和冰山,科考船基本都是以龟速前行的,更别提在很多时候,科考船还需要承担破冰的工作,一来一去就更慢了。

有些时候运气不好,在路上耽搁个半个月都是有可能的事情,那对女性来说,岂不是这时候就必须调头回去了?

除此之外,即使侥幸航行地异常顺利,但南极的科考之旅一般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科考队会提前带好充足的物资,一次性尽可能地呆久一点。

毕竟每次前往和离开南极都不容易,自然是能节约成本就尽量节约了,所以如此算算,女性是绝对避不开自己的生理期的。

也因此,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去南极科考都是独属于男性的一种“权利”,也算是当时科学界里一件比较无奈的事情。

当然,众人在后来也没闲着,科学界里可没有什么男女之分,大家都是以实力为重。

因为女性的身体原因,导致一批优秀女科学家被迫错过这种得天独厚的研究机会?没人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在后来的时间里,大家都在努力思考如何去避免类似的情况。

十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方法,女性也因此圆了南极科考梦。

三、圆梦南极

卫生棉条的出现,让女性的南极科考之旅有了可能性。

和其他解决月经措施的原理不同,卫生棉条主打一个从源头解决问题,将一些特制的棉花塞在下体内,等到来月经之时,血液就会被棉条全数吸收,以此来保证整洁和干净。

有了这个“神器”,女性前往南极的最大困扰也就被解决了,靠着在体内解决月经问题,女性就不用担心因为极寒天气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了。

当然,虽说有了神兵利器,但对女性而言,参与南极科考依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毕竟月经带给人的影响可远远不止这点,光是乏力、疲倦就已经足够女性喝一壶了,若是在这个时候遇上了野外任务,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虽说卫生棉条被发明了,但女性登上南极科研站已经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事情了,她们不仅仅要接受异常严苛的体能训练,并且在科考期间需要严格遵守对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举个例子,在南极执行任务期间,女性必须按照既定的方式领取并使用卫生棉条,原来,因为南极的气温影响,卫生棉条若是不加以措施保存的话,往往会直接变成一根根冰棍。

别说用来正常使用了,光是拿在手里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极度寒冷下,人的皮肤一旦与这些物体接触就会被直接黏住,除非通过加热的方式进行分离,否则很容易撕扯下一片片血肉。

所以,在科考船上,卫生棉条的放置区域往往都有专门的加热设施,在使用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周围的气温。

总而言之,为了能让女性登上南极的科考船,无数前辈可以说是做了万般努力,可即使如此,我们也只是解决了通过南极科研的“门票”问题,在现实中,还有太多难点需要攻克,而后续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分男女的。

比如说,在前往南极洲前,科学家们往往必须通过高原测验才可以,相信这一点就会超出很多人的认识。

事实上,南极洲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片平地,而是矗立在冰山上的一片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大概在2000千米左右,仅仅比我们熟悉的青藏高原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你看,没有实地去过,谁又会知道南极洲居然还是一片高原呢?

缺氧、高反,这同样是科学家们需要应付的挑战。

又比如在南极洲,常规的导航系统会彻底失灵,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东南西北之分,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大家往常说的“南”,至于“北”,则永远被科学家们踩在脚下。

你说,在这样的一片地区里区分东南西北还有意义吗?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南极洲的地图是很珍贵的,里面往往都是前人的心血所在,后人完完全全是踩着前辈的脚印过去。

当然,发展到了今天,卫星定位技术已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只不过在强大的磁场干扰下,定位还是有些时灵时不灵的。

因此,在南极没有人会乱跑,一旦要对外扩张活动地点,必须要经过团队的复杂考虑才可以,而每一条新的路线的诞生,往往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牺牲。

你看,南极洲从而不是什么儿戏,征服它的过程,是人类勇气的一曲赞歌,如今我们能接触的东西不过是冰山一角,唯有亲身前往南极洲,你才会真切认识到在这里光是生存下去就已经无比艰难了。

而想要做研究,搞科学,难度自然就更大了,可以说,每一个愿意前往南极洲的科学家都是真正的勇士,他们为了全人类的发展而甘愿牺牲小我,踏上这片充满未知的土地。

不分男女,我们应当对每一个南极科考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我们将会彻底驯服南极这片桀骜之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