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首舰下水,075四号舰即将服役,国产两攻的未来为何还是迷雾

翟哥把话讲 2025-01-18 16:00:28

075四号舰马上要服役了,076型四川舰也在冬季下水,大家纷纷热议:中国海军的两栖舰未来到底要走哪条路?往左看,075作为传统两栖攻击舰,挑着传统作战的稳字当头;往右看,076主打无人机、电磁弹射,技术看似炫目,却也没有彻底打开局面。

这两款“当家兵器”为什么没能完全看清方向?国产两栖舰的发展到底是自信满满的步步为营,还是在雾中摸索的小心试探?

这个看似光鲜的大步向前,究竟会走向柳暗花明,还是会误入迷雾,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一起来琢磨琢磨。

其实,要聊075和076的路到底怎么走,得先从071型船坞登陆舰说起。这是中国两栖舰船发展早期最重要的一张“名片”。

071是个稳健的老司机,8艘服役在岗,任务是啥?就是扎稳基本盘——登陆作战、运输兵力。在它推出之前,咱们的两栖舰船基本上和“老掉牙”挂钩,根本没法跟国际大国比肩。

而071的横空出世,总算让中国拿出了一款有点儿门面的两栖平台。这么大批量建造,足以说明在当时,它就是中国海军的“压舱石”,没有它,后来的075和076根本没法“起飞”。

等到了075,两栖舰的锅里可是搁进了好几碗新饭,吨位飙升到4万吨,比师傅美国“大黄蜂”级还重,造了三艘,连第四艘都时刻准备投入服役。

075大,够强,但问题也初露端倪——“大船装不了新招”,它没有跨越技术门槛,主要是一种对国外经验的成熟运用,甚至有点儿在吃“现成饭”的感觉。

而到了076,画风忽然一变,瞄准无人机、电磁弹射这种“天花板”技术,但是抬头一看,遥不可及的技术鸿沟摆在眼前。

问题在这儿:071剧本可谓流畅,075续了71的老套路,走着走着却发现故事写不下去,而076突然另起炉灶,但到底扛不扛得住这锅技术担当,还真不好下定论。

先说无人机蜂群,这是076挂在天花板上的一盏大灯。很多人听到“蜂群”这俩字,脑海里可能会浮现成群飞鸟一样的场景,实际上,这可不是简单的“群飞”,而是智能化、多兵种协同的未来战争核心技术。

有076设计师透露,电磁弹射能帮这些无人机快速起降,执行侦察、打击、防空等任务,想法听着就挺高级。

但问题是——这个技术熟不熟?可靠不可靠?参照国外同类舰艇的现状,能达到实战水平的国家凤毛麟角,咱们即便有优势,也需要时间打磨。

再说电磁弹射,这个概念更引人关注,一听电磁二字,总觉得科技感十足,就问你酷不酷?

别急,这东西的关键不是看起来炫不炫,而是“皮实硬不硬”。美国航母的电磁弹射器都被吐槽“时灵时不灵”,这么大的技术挑战,076这艘新船,能趟得过来?目前敢肯定的,是它开了个好头;不敢打包票的,是它能不能靠自己把结尾收得漂亮。

“美利坚”级两栖舰是美国的“伤心船”,早些年美国用它想干啥?打造成轻型航母,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机,简直听着是“三合一全能舰”的最佳典范。

可是后来发现,成本太高,效费比又低,那些期待没几个真成了现实,反倒混了个“鸡肋”的名头。

就这么个“大书包”,美军不得不背着继续往前走,还跑不快。这个经验对咱是个大参照,中国不搞像F-35B一样的垂直起降战机,更多集中发展传统舰载机和无人机,从侧面说明中国对这个“坑”保持了充分警惕。

不过,谨慎归谨慎,未来会不会去研究垂直起降?不确定。毕竟,技术从来没有绝对的“封死门”,也许075或076在后续升级时,会出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玩法”。

075和076现在像是站在十字路口,一个人围着传统两栖作战的圈儿转,另一个跑去无人化战争的田地里锄地,最后,这两条平行线恐怕还是要有交汇点。可光论追求技术新高点不够,装备的升级必须服从于体系化建设。

比如说,075的配套登陆艇、新装备有没有?无人机的种类与数量够不够?舰队之间通信协同能力达不达标?这些问题,全是硬骨头,得啃。

再从吨位方向看,所谓“大舰大未来”是趋势,中国未来的两栖舰吨位非常可能会再往上提,但数量的增加就未必能实现了。

维护成本、作战需求、技术需求等多个掣肘,让这种大型装备的快速扩充很难实现“两开花”,咱能造得起,养得起吗?这才是关键。

两栖攻击舰是个“精细活儿”,不管是扎实推进的075,还是剑指无人战争的076,都不可避免要面对技术瓶颈和现实需求之间的拉扯。

今天站在这片“迷雾”里,也许正说明中国海军已经从模仿者的位置逐步过渡到了开路者的角色。路径是风是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这盘棋,才刚刚开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09

翟哥把话讲

简介:影如人生,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