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不得不离开南京,离开我亲手创建的首都,我内心是不堪忍受的,是我此去死无葬身之所啊”。
看过1991年《大决战》电影系列的,一定会对老蒋的这段话记忆犹深。
这是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时,最后的内心独白,他深知,此次离去,失去的不仅是对大陆的统治权,更是死后无法魂归故土。
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坐上了飞往台湾的专机。
可当时的台湾早已经有了管理者,甚至已经形成了有序的制度,蒋介石一个外来者是如何不费一兵一毫就能成为当家人的?
在他之前的前台湾主事者又谁,为何会主动给老蒋让位?
不得不说,老蒋不愧是能和伟人对垒的一代枭雄,在前线战士们为他浴血奋战的时候,他就已经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退路一:派心腹陈仪主事台湾,铺垫工作
为什么说蒋介石不是英雄而是枭雄,因为他和曹操一样,都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性子,因此早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进行最后对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蒋氏王朝做B计划了。
尤其是辽沈战役惨败后,蒋介石依旧能说出“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的壮志豪言既能看出,他在军政上的独裁统治。
即使当时宋美龄已经看出了国民党的颓势,并提出去往一个没有纷争的地方重新开始,但老蒋依旧认为,自己才是那个统领中华之人,哪怕真的战败,但只要自己还留在中国,总有一天,蒋氏家族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在地图上寻找“休养生息”的栖息地,最终选定了台湾, 这个地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的地方。
可派谁去呢?这个人选必须具备既不会背叛自己,还有能力将日本人撤兵后一团糟的台湾事务给重新整理起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老蒋最终选定了与自己同为浙江老乡,且还是自己心腹的陈仪。
这个选择是极为考究的,要知道当时陈仪已经是国民党的中将了,军政两手抓,再进一步指日可待,任谁这个节骨眼上放弃已有的政绩,去别的地方重新打拼都会生出怨怼的。
可陈仪不一样,当老蒋将这个决定告诉他时,他第一时间就答应了,因为在他看来,将被日本占去的地方,重新整理纳入中国版图,远比在国内参与内斗要好的多。
就这样,在老蒋的支持下,陈仪在台湾走马上任了。
他对着台湾所有中外人士许下承诺,说自己不是来当官的,而是为台湾人民做事的,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新台湾!
要知道当时的台湾可谓是“遍体鳞伤”,正需要一位敢为人民发声的领导人,所以大家都在看着陈仪的下一步动作。
陈仪没有辜负台湾民众的期望,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经政改革,试图让台湾尽快从日本人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不得不说,陈仪不愧是干过福建省主席的人,对政治工作那叫一个活套,很快就将台湾大权抓在了手中,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台湾就是陈仪的一言堂。
陈仪完成了老蒋交给他的任务,甚至比原先期望的还要好上许多,可以说如果陈仪想要占山为王,完全是有机会的,可是他却忘了,国民党贪婪腐败的习性是改不掉的。
1947年,因为国民党内部官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导致各地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社会各界怨声载道。
而陈仪作为主事人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到民众的需求,失去了台湾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使得整个局势变得十分紧张,不少人更是聚集起来要求罢免陈仪。
可陈仪是谁啊,那可是集台湾政权于一身的人,你说罢免就罢免,我的脸往哪搁,于是贬派兵镇压,这一压不要紧,许多台湾本土精英遭到了逮捕和判决,整个台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老蒋得知后怒不可遏:我叫你去台湾,是为了让你铺垫后路,不是让你毁我后路。
于是为了平息民愤,挽救局面,老蒋做出了罢免陈仪,换人上台的决定。
退路二:换将上任,挽救局面
为了挽救局面,老蒋撤了陈仪的职,将其召回了南京,可撤职容易,该换谁去收拾烂摊子呢?
老蒋想了一圈,认为一定要选一个实干派,终于将视线聚焦在了曾经当过南京市长的魏道明身上。
这个人选可是极为讲究的,要知道南京作为国民党的集权中心,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都是天花板的存在,魏道明能在一众悍将中脱颖而出,一定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
而事实证明,老蒋的这个选择是无比正确的,甚至于,在魏道明真正掌权后,老蒋十分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魏道明实在太能干了,他抵达台湾后,先是安抚本土精英,允许他们进入政府中心工作,参与政治工作,还走进民生,倾听百姓心声,让台湾本土人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咱就是说,这种糖衣炮弹搁谁谁受的了,更别提有陈仪做对比,魏道明的做法简直不要太得民心。
可以说,那个时候魏道明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峰,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国民党的存在。
而也就是这个时候,国内局势巨变,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老蒋的权利更是缩之又缩。
台湾作为最后的退路,如果再丢失主动权,对蒋氏王朝来说绝对的灭顶之灾。
于是在老蒋在与一众心腹商量下,决定卸磨杀驴,调走魏道明,换上自己的嫡系——陈诚。
那魏道明能同意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老蒋一句话就要交出去!
事实上,魏道明不仅同意了,还主动辞职去往了美国,甚至在他走后,不少台湾民众对其念念不忘,视其为“人民英雄”,感谢他救人民与水火之中。
但我个人却认为,魏道明是看穿了老蒋“自私自利”的本性,以及国民党的败无可败的结局,所以才一走了之,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个人看法,关于魏道明辞职的具体原因,目前没有详细的官方记录或确凿的证据,但能确定的是,魏道明对台湾的改革政策无疑是正确的。
退路三:嫡系掌权,为蒋氏王朝退守台湾扎下根基
如果说陈仪是为国民党进驻台湾打开了缺口,那么魏道明则是为蒋氏家族退守台湾奠定了基础,而陈诚则是蒋介石为自己接手台湾设下了最后一道保险杠。
因为陈诚不仅是蒋介石的亲信,更是国民党最忠诚的高级将领,这种特质,让蒋介石及其信任他,将最后的退路交给他保管。
陈诚这个人也没有辜负老蒋的信任,当上台湾省主席后,立刻着手整顿陈仪、魏道明留下的政治暗线,清扫一切可能损害国民党利益的存在,为老蒋的到来荡平一切障碍。
可你要说他没有私心吗?无独有偶,肯定是有的,但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为老蒋前仆后继,所以当国民党在大陆全面溃败退守台湾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交出了手中的权利。
因为他知道,仅他一人是无法与蒋介石掰手腕的,如果他继续霸着一把手的位置,等待他的一定是被“清算”的结局,不管他是否曾经为老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
而也正是陈诚的这种识趣,让他的结局与前两位台湾主席截然不同,他依旧是蒋介石的心腹,依旧是国民党的中流砥柱。
1949年,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正式退守台湾,自此两岸开始了长达75年的对峙。
蒋介石也如走前所说的那样,死无葬身之所!
参考资料:
蒋介石为何选择台湾为最后的生存之地?_打印页
老照片: 蒋介石文胆武将陈布雷陈诚的不同人生结局 - 上游新闻·汇聚向上的力量
台湾228事件“主角”陈仪墓碑骨灰不翼而飞(图)-中新网
魏道明(原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_百度百科
1945年之前是日本占领着,日本投降之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蒋介石去台湾之前,台湾已经是国民党在管理了。
台湾本来就是中国
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微笑]
鼓动族群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