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签署《核能发展安全与安保合作谅解备忘录》

论道天下 2025-04-26 11:23:31

据上观新闻消息,4月21日,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成都举行,中沙签署《核能发展安全与安保合作谅解备忘录》,中东局势再添变数。

中东地区凭借其“三洲五海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占全球近50%的已探明石油储量,长期以来都是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核心地带。美国自二战后,通过军事干预、经济援助等手段,逐步构建起以自身为中心的中东战略体系。沙特作为中东产油大国和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力量,与美国建立起深度战略同盟。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让沙特石油出口与美元绑定,稳固了美元霸权;美国则为沙特提供F-15战斗机、爱国者防空系统等先进军事装备,在沙特境内设有多个军事基地,双方合作渗透到能源、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

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资料图)

中沙核能合作并非一蹴而就。2017年,中国核建与沙特能源城就高温气冷堆技术开展联合可行性研究,这一技术具备固有安全性高、模块化设计灵活等优势,特别适合沙特的能源发展需求。双方技术团队对沙特的地理环境、电力需求、核设施建设标准等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调研与分析。到2020年,《沙特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根据备忘录规划,沙特计划在未来15年内建设至少4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预计可满足全国20%以上的电力需求,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此次签署的《核能发展安全与安保合作谅解备忘录》,内容涵盖核安全法规制定、核安保技术升级、核不扩散机制完善等多个关键领域。双方将组建由100余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培训。沙特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30年,其电力需求将较当前增长60%,发展核能成为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选择。而在核安保方面,中国将向沙特输出先进的核材料追踪技术、核设施防护体系,甚至有分析指出,未来可能会有中方专业安保力量参与沙特核设施的防护工作,为沙特能源安全筑牢防线。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执政时期,对中东采取强硬的干预政策。在伊核问题上,单方面退出全面协议,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重新恢复并扩大制裁,导致地区局势高度紧张;在叙利亚,支持反对派武装,试图改变地区政治格局。特朗普期望沙特在这些行动中扮演关键角色,不仅要求沙特在石油产量上配合美国政策,稳定全球油价,还积极推动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构建亲美地区联盟。然而,这些政策在满足美国战略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沙特的自身诉求,为双方关系变化埋下伏笔。

近年来,沙特外交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美国页岩油革命后,其原油产量从2010年的每日550万桶激增至2020年的每日1100万桶,对中东石油依赖大幅降低,战略重心转向印太。拜登政府上台后,多次就人权问题批评沙特,暂停对沙特的部分军售项目,双方在也门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与此同时,沙特“2030愿景”计划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寻找强大合作伙伴。

沙特石油(资料图)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展现出的基建实力、核能技术优势,以及庞大的市场容量,恰好契合沙特发展需求。而沙伊和解,更是沙特基于地区和平与自身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结束双方在也门等地的代理人冲突,每年可为沙特节省数十亿美元的军事开支。

中国在中东的外交布局成效显著。2023年,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沙特与伊朗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结束了长达7年的断交状态。这一外交成果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中东多个国家间关系缓和,地区贸易额在半年内增长15%以上。此次中沙核能合作,是中国在中东能源合作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通过核能合作,中国不仅为沙特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还将带动核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合作,提升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和技术话语权,推动构建更加均衡、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中沙核能合作与沙伊和解等事件,正在重塑中东地区格局。沙特在中美之间寻求新的平衡,逐步摆脱对美国的单一依赖,地区话语权显著提升。在能源领域,沙特多元化能源战略将改变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在政治层面,中东国家间合作的加强,将促使其他大国重新评估与该地区的关系。中国通过和平外交与务实合作,为中东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未来,中东局势将在多方力量的互动中持续演变,而中国的角色与作用,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

0 阅读:5

论道天下

简介:原创自媒体达人,喜欢我的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