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时,在大明王朝的疆域之内,分布着多少宗藩?

楼哥看明史 2025-04-27 20:23:13

前言: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一日,躺在乾清宫内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已经气息奄奄。由于三个儿子全部夭折,二十三岁的年轻天子,不得不遵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将皇位传给更为年轻的弟弟信王朱由检。

若夫死生尝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即皇帝位。—《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七》

紫禁城乾清宫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驾崩,谥曰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继位,改明年年号为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

此后在关内李自成、张献忠义军,关外后金军的内外夹击之下,大明王朝轰然倒塌,崇祯帝也就此成为末代皇帝。除此之外,星罗分布在大明各地的宗室亲藩,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崇祯帝即位之初,这些亲藩都分封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

两京十三省

北直隶,直隶于京师的地区,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东小部。南直隶,原直隶于京师南京的地区,相当于今安徽、江苏及上海。

太祖朱元璋剧照

除了南北直隶以外,明代还有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也称为“两京十三省”。

明代京畿之地不封王,其余浙江有过越王,但未之国。福建有过广泽王朱允熥,但很快被废黜。广东有过淮王,云南有过岷王、滕王(未就藩),但均未久住。至于贵州,则未曾分封亲王。

因此到崇祯帝即位之时,有大明亲藩存在的布政司有这么几个:江西、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

江西布政司

南昌宁藩宗室

首封宁王朱权,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国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永乐元年(1403年)改迁南昌。

宁王朱权剧照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因罪除国,宁藩建安王府、乐安王府仍居于南昌城内。

饶州淮王府

首封淮王朱瞻墺,仁宗朱高炽嫡第七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国韶州府(今广东韶关),正统元年(1436年)改迁饶州府(今江西鄱阳)。

现任淮王朱翊钜,崇祯帝叔祖辈。

建昌益王府

首封益王朱祐槟,宪宗朱见深第六子,弘治十三年(1500年)之国建昌府(今江西南城)。

现任益王朱由木,崇祯帝同辈。

湖广布政司

武昌楚王府

首封楚王朱桢,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洪武十四年(1381年)之国武昌府(今湖北武汉)。

武昌楚王府复原图

现任楚王朱华奎,崇祯帝曾叔祖辈。

澧州华阳王府

首封华阳王朱悦燿,蜀王朱椿次子(太祖朱元璋之孙),洪熙元年(1425年)迁居澧州(今湖南澧县)。

现任华阳王朱至漶,崇祯帝叔父辈。

荆州辽藩宗室

首封辽王朱植,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国广宁(今辽宁北镇),建文四年(1402年)改迁荆州。

荆州古城

隆庆二年(1568年),辽王朱宪㸅因罪除国,辽藩长阳王府、松滋王府、益阳王府、淮阴王府、蕲水王府、肃宁王府、光泽王府仍居于荆州城内。

武冈岷王府

首封岷王朱楩,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之国云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改迁武冈州。

现任岷王朱禋洪,崇祯帝叔父辈。

襄阳襄王府

首封襄王朱瞻墡,仁宗朱高炽嫡第三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国长沙府,正统元年(1436年)改迁襄阳府。

襄阳襄王府

现任襄王朱翊铭,崇祯帝叔祖辈。

蕲州荆王府

首封荆王朱瞻堈,仁宗朱高炽嫡第六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国建昌府(今江西南城),正统十年(1446年)改迁蕲州府(今湖北蕲春)。

现任荆王朱慈烟,崇祯帝侄子辈。

长沙吉王府

首封吉王朱见浚,英宗朱祁镇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之国长沙府。

现任吉王朱由楝,崇祯帝同辈。

常德荣王府

首封荣王朱祐枢,宪宗朱见深第十三子,正德三年(1508年)之国常德府。

崇祯帝剧照

现任荣王朱由枵,崇祯帝同辈。

荆州惠王府

惠王朱常润,神宗朱翊钧第六子,天启七年(1627年)之国荆州府,崇祯帝叔父。

衡州桂王府

桂王朱常瀛,神宗朱翊钧第七子,天启七年(1627年)之国衡州府(今湖南衡阳),崇祯帝叔父。

山东布政司

兖州鲁王府

首封鲁王朱檀,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十八年(1385年)之国兖州府。

明代亲王府大门

现任鲁王朱寿鋐,崇祯帝叔祖辈。

济南德王府

首封德王朱见潾,英宗朱祁镇次子,成化三年(1467年)之国济南府。

德王朱常(邦清),崇祯帝叔父辈。

青州衡王府

首封衡王朱祐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弘治十三年(1500年)之国青州府。

现任衡王朱常㵂,崇祯帝叔父辈。

山西布政司

太原晋王府

首封晋王朱棡,太祖朱元璋嫡第三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之国太原府。

太原皇庙:原晋王府家庙

现任晋王朱求桂,崇祯帝同辈。

汾州庆成王府

首封庆成王朱济炫,晋王朱棡第五子,永乐十年(1412年)迁居汾州府(今山西汾阳)。

现任庆成王朱求棆,崇祯帝同辈。

汾州永和王府

首封永和王朱济烺,晋王朱棡第六子,永乐十年(1412年)迁居汾州府(今山西汾阳)。

现任庆成王朱求柱,崇祯帝同辈。

平阳西河王府

首封西河王朱美埻,晋定王朱济熺第四子(晋王朱棡之孙),正统二年(1437年)以西河王身份居于平阳府(今山西临汾)。

现任西河王朱新甄,崇祯帝曾叔祖辈。

大同代王府

首封代王朱桂,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之国大同府。

大同代王府

现任代王朱鼎渭,崇祯帝叔父辈。

由于大同城内既有宗室,又有军卫,地方狭窄,有司“供给不暇”。天顺三年(1459年)十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俭上奏,请求将部分代藩宗室迁往山西别处居住,得到了当朝皇帝英宗朱祁镇的同意。

大同城中止有一县两卫,而王府校尉、库子、厨役及长史司皂隶、役使人数俱在内取拨。近又奏每王府佥上等民户一家作菜户,不过二、三年间上户消耗,又别佥代,由是民间转贫。乞敕王府自后造作勿令扰民。及令有司勘视山西所属地方堪以建立王府处,量移几府居住。—《明英宗实录卷三百八》

蒲州山阴王府

朱逊煁,代王朱桂第四子(太祖朱元璋之孙),天顺五年(1461年)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现任山阴王朱廷理,崇祯帝曾叔祖辈。

朔州乐昌王府

朱充㷵,乐昌王朱聪涓长孙(代王朱桂六世孙),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迁居朔州。

现任乐昌王朱鼐钅丰,崇祯帝叔祖辈。

潞州沈王府

首封沈王朱模,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永乐六年(1408年)之国潞州府(今山西长治)。

现任沈王朱珵尧,崇祯帝曾叔祖辈。

河南布政司

开封周王府

首封周王朱橚,太祖朱元璋嫡第五子,洪武十四年(1381年)之国开封府。

开封周王府复原图

现任周王朱肃溱,崇祯帝叔父辈。

南阳唐王府

首封唐王朱桱,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永乐六年(1408年)之国南阳府。

现任唐王朱硕熿,崇祯帝高叔祖辈。

洛阳伊藩宗室

首封伊王朱㰘,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永乐六年(1408年)之国洛阳府。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伊王朱宪㸅朱典楧,伊藩方城王府、万安王府原居于洛阳城内,后以福王就藩,迁居汝州及永宁(今河南洛宁)。

现任方城王朱凤漱,崇祯帝叔父辈。

现任万安王朱采(釒輕),崇祯帝叔祖辈。

彰德赵王府

首封赵王朱高燧,成祖朱棣嫡第三子,洪熙元年(1425年)之国彰德府(今河南安阳)。

安阳高阁寺:原赵王府旧址

现任赵王朱慈某,崇祯帝侄子辈。

怀庆郑王府

首封郑王朱瞻埈,仁宗朱高炽次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国凤翔府(今陕西宝鸡),正统九年(1444年)改迁怀庆府(今河南沁阳)。

现任郑王朱载壐,崇祯帝曾叔祖辈。

汝宁崇王府

首封崇王朱见泽,英宗朱祁镇第六子,成化十年(1474年)之国汝宁府(今河南汝南)。

现任崇王朱由樻,崇祯帝同辈。

钧州徽藩宗室

首封徽王朱见沛,英宗朱祁镇第九子,成化十年(1474年)之国钧州(今河南禹州)。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徽王朱载埨因罪除国,徽藩太和王府、阳城王府、新昌王府、德平王府、荥阳王府、咸平王府、延津王府、孟津王府、上蔡王府仍居于钧州城内。

卫辉潞王府

首封潞王朱翊镠,穆宗朱载坖第四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之国卫辉府。

潞王陵

现任潞王朱常淓,崇祯帝堂叔。

洛阳福王府

福王朱常洵,神宗朱翊钧第三子,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之国洛阳府,崇祯帝叔父。

陕西布政司

西安秦王府

首封秦王朱樉,太祖朱元璋嫡次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之国西安府。

西安秦王府复原图

现任秦王朱谊漶,崇祯帝叔父辈。

兰州肃王府

首封肃王朱楧,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之国甘州(今甘肃张掖),建文元年(1399年)改迁兰州。

现任肃王朱识鋐,崇祯帝叔祖辈。

银川庆王府

首封庆王朱㮵,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之国宁夏(今宁夏银川)。

现任庆王朱帅锌,崇祯帝叔祖辈。

平凉韩王府

首封韩王朱松,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未就藩去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其子朱冲(火或)之国平凉府(今甘肃平凉)。

平凉韩王府复原图

现任韩王朱亶塉,崇祯帝侄子辈。

汉中瑞王府

瑞王朱常浩,神宗朱翊钧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年)之国汉中府,崇祯帝叔父。

四川布政司

成都蜀王府

首封蜀王朱椿,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之国成都府。

现任蜀王朱奉铨,崇祯帝叔祖辈。

广西布政司

桂林靖江王

首封靖江王朱守谦,太祖朱元璋侄孙,洪武九年(1376年)之国桂林。

桂林靖江王府

现任靖江王朱履祜,崇祯帝平辈。

结语:经过本文的梳理,到了明朝末年,拥有亲王、郡王的城池就有三十八座,宗室人数更是高达数十万。其实到了嘉靖朝,山西、河南、湖广等宗室大户所在的布政司,就已经入不敷出。如果说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亲王、郡王还能保持体面,绝大部分的中低级宗室早已生活无着,狼狈不堪。

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至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而诟有司守土之臣。不惟惧辱,且惧生变。故官司困于难供,宗藩病于不给。天下无可增赋之理,而宗室蕃衍无休时,是可不为寒心哉?—《明世宗实录卷五百十四》

这样的大明,外有强敌,内有流寇,再加上宗室离心,文官卖国,不亡还有天理吗?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