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前言1983年,一封死刑申请书在高层领导内部引发了巨大轰动,甚至连邓公看了都愁眉不展。
他望着申请书上一行行字,有些难以置信,但最终并没做任何批示,而是将申请书交给了朱老总的遗孀——康克清同志。
看到“朱国华”三个字,康克清红了眼眶,虽然内心悲痛,可脸色十分平静,在申请书上签了字。
朱德一家
对于康克清而言,做出此举无疑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死刑的受刑者乃是她与朱老总的亲孙子啊!
朱国华到底犯了怎样的罪行,从开国元勋的后人,沦落为死刑犯?
朱国华在公审现场
1朱老总的家风一向以严苛著称,尤其是对子女们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当1938年和失散多年的儿子——朱琦重逢后,团聚的温暖并未感受多久,朱老总便忍痛把儿子送到了前线。
朱德全家福(后排右二为朱琦)
就这样,朱琦成了一名普通士兵,临行之际,朱老总语重心长地说道:
“前线正在打仗,总指挥的儿子不上前线,谁上前线!”
朱德(中间)与儿子朱琦(右一)
战场上到底有多危险,朱老总清楚,朱琦也清楚,但朱琦对此毫无怨言。
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保家卫国是自己的义务;自己是朱德的儿子,更应该以身作则。
朱老总的一生,都奋斗在革命的道路上,不论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从未改变丝毫。
朱国华何尝不是严谨家风的受益者,幼年时期,虽然身为干部家属,可他从未向别人坦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
朱国华
前往大学读书后,他也始终坚持着好习惯,尤其喜好画工、手工,并且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很多人做礼物。
大学毕业后,朱国华来到天津铁路部门工作,从这一点也表明,朱老总虽是开国领袖,但从未让家人因自己的身份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就算是亲孙子,想进步也要从一名工人做起。
曾经的同事每当会想起朱国华,总会将其描述为“安静的小伙子”,他不善言辞,但对待工作却十分上心,这一切同事们看在眼中,领导也看在眼中。
那个时候,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谁也不知道朱国华的真实身份。
在工作之前,母亲赵力平就万般叮嘱:
“孩子,走到单位一定不能给别人讲自己的身世,更不能提你是朱德的孙子,想得到认可,想进步,就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朱国华谨记母亲的教诲,在单位里一直低调做人,认真做事。
朱琦、赵力平夫妇与父亲朱德的合影
殊不知一切的美好,都因一次放纵彻底葬送。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国华的真实身份竟然被单位里的同事们知晓,消息顿时在内部传开,大家虽然心照不宣,但却有别有用心之人,一门心思地做起了“凤凰梦”。
2曾经在单位里毫无存在感的朱国华,一时间成为大家眼中的香饽饽,有些女孩子“先下手为强”,又是帮忙洗衣服,又是帮忙打饭,好不热情。
突如其来的殷勤让朱国华很不适应,但俗话说“男主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帘”,况且这个时候,二十多岁的朱国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朱国华和其中一名女孩走到了一起,可这位女同志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他才清楚自己之所以突然得到那么多女生的青睐,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优秀,也不是因为在岗位上厚积薄发,竟是因为自己显赫的家世。
从小到大从未享受过“特殊照顾”的朱国华,顿时陷入迷茫,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就能享受这么多好处?
他渐渐迷失自我,原本默默寡言的那个小伙子,成了享受阿谀奉承的老油条。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国华的身份不仅被单位里的女孩们盯上,也被男同事盯上了。
在铁路局工作的几名红二代,一看到朱国华如此讨女孩子喜欢,顿时来了兴致,每天带着朱国华花天酒地,四处沾花惹草,久而久之,朱国华彻底沉沦了。
当时朱国华住在和平区的一间小公寓中,那些风流成性的干部子弟,便打着朱国华的名号,把小姑娘喊过来聚餐。
桌上觥筹交错,几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干部子弟们的手就开始不老实,从原本的小打小闹,到后来甚至明目张胆地侵犯。
一开始朱国华不敢,可酒意上头,再加上旁边有人鼓动,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受害的女同志大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她们不敢惹是生非,即便受欺负也只能咽下苦水。
3那个年代的社会治安还不像现在这样,尤其是1983年实在“邪门”,就像进入了“恶性事件元年”,仅仅五个月全国犯案数目就显著飙升。
街上地痞流氓横行,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少女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都不敢轻易独自外出。
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东北地区的“二王案”。
1983年2月王宗坊和王宗玮两兄弟起了争执,竟然自制枪支,闯入邻居家中,一家四口惨死在他们枪口之下。
犯下灭门惨案后,兄弟二人一把大火烧了现场。
流亡的日子,兄弟二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四处作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还潜逃至北京抢银行,走到河北劫火车!
坏人神气、好人受气、公安憋气,这“三气”对当时的治安状况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邓公在北戴河接见了公安部部长刘复之,随后遍布全国的“严打”斗争就此拉开序幕。
曾经被干部子弟欺负过的那些姑娘,一起去派出所揭发了他们的罪行,当朱国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早就为时已晚。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朱国华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康克清听闻孙子犯下的错误,心中十分悲痛,但更多的是愤怒,实在是恨铁不成钢!
她从未给孙子说过一句情,并且康国华被执行死刑后,她把朱家子弟都叫到了一起,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们出了问题,不是自己个人的事情,是在折腾你们的爷爷!倘若你们日后不争气,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我就登报声明,和你们断绝关系!”
中国大地上,在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即便朱老总的亲孙子,仍旧一视同仁。
结语朱国华犯了错,没能将朱老总的教诲牢记于心,反而和他的要求背道而驰,实在令人惋惜。
此案成为严打以来,牵涉社会背景最大、社会警示力最强的一场大案,这是法律的原则,这是人人平等的体现。
朱国华等人被枪决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曹正.流氓罪与性自由 朱德之孙枪毙始末[J].时代人物,2013,0(9):118-119
[2]周斌.1983年“严打”拉开序幕 改革开改后空前猛烈的司法风暴[J].国家人文历史,2013,(1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