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路军兵败河西,马步芳下令拍下这一组照片,送南京请赏

浩舞默画历史 2025-01-21 10:44:52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1936年长征胜利会师之后,红军的革命任务还没有结束。

一部分战士组成西路军,向着河西走廊所在的方向进发,和马家军来了一场正面对决。

马家军的首领马步芳,此人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他让人拍下了一组与西路军有关的照片,送到南京,向国民党反动派请缨。

这组照片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当年那场惨烈的西征,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自从上世纪30年代我党走稳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之后,国民党反动派是又急又气,生怕工农红军发展成更大的气候,让他们无法压制。

于是,他们对我党的围剿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

若非如此,红军也不会冒着巨大的危险开启长征,并且受到巨大的损失。

一路上,对于中国革命的未来,我党领导人们想了很多很多。

那个时候,大伙儿除了强调独立自主,还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外界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优势。

至于外界力量,人们最直接的能够想到的就是苏联。

苏联属于走在无产阶级前列的老大哥,在革命斗争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如果能够和苏联战士实现地理距离上的对接,将苏联的力量引入国内,我党的胜算会更大。

要想和苏联展开更密切的合作,我军战士们就必须向北走。

可是,东北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快乐老家,他们在那里部署了顽强的势力,很难突破。

于是,红军打算组建一支队伍,从西北方向突破,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再与北边儿的苏联达成联系。

其实西北的局势也不太平,那里是马家军的地盘。马步芳等人在西北耕耘了许多年,根基深厚,很难根除。

只不过西北对比起东北,前进的阻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所以我军还有尝试的余地。

就这样,西路军组建起来,一场漫长而惨烈的西征也逐渐拉开序幕。

毫不夸张的说,西路军西征,应该是我军受到的战场上最大的挫败之一。

哪怕是在长征最艰难的时刻,在老蒋的精兵强将手下,红军也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

我们以后来人的视角去倒推之前的历史事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西路军西征失败,上千名战士死在了马家军的屠刀之下。

而失败并不意味着组建西路军的队伍战斗力更弱,客观环境的变化,是导致战斗结果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首先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马家军的数量更多,而西路军的人数非常少。

纵观古往今来的战场,只有在占据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战争主体也许才能激发出以少胜多的潜力。

而且以少胜多属于战场奇迹,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

在常规的战场对抗过程中,人数更多的队伍会占据更明显的优势。

哪怕是原始的一对一模式,又或者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车轮战,这些都能体现人数对结果的重要影响。

马家军在西北运转了很多年,基本上士兵也好,土匪也好,甚至一些被洗脑的普通老百姓,大伙儿都能打。

只要拿着枪,拿着刀,他们就可以对着我军喊打喊杀。

可是再来看看西路军,这支军队的人数只有几千人,乍一看好像并不少,但和马家军的绝对数据比起来,那就落了很大的下风。

人数这是一点,除此之外,部队的战斗形态,也是决定战斗结果的重要原因。

马家军生活在荒漠草原,骑兵数不胜数,完全可以用兵强马壮来形容。

而我军战士则是以步兵为主要形态,这一点上,骑兵和我军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试想一下,两军交锋,敌人骑着高头大马跑出来,士兵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省体力,还能仗着体积上的优势,对西路军实现压制。

过程很残酷,也很真实,步兵对骑兵,胜算确实不大。

更何况,马家军中,还有很多人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早就已经和战马融为了一体。

马家军对大西北的地形和环境更加熟悉,这也是西路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家军基本上都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他们知道这里该打冲锋,那里可以打巷战,不远处的地方又能玩儿阻击,总之能够因地制宜制定战术。

相对来说,我军首先需要做的是适应环境。有的战士刚刚到达大西北,还没有提着武器冲锋陷阵,就已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他们的身体素质因此而大量下降,这还怎么和敌人硬斗硬?

敌人不需要和环境磨合,马上就能利用环境给出战场最优解。

但我军的磨合需要时间,对周围环境的应用也不会有那么灵活,所以就天然的处于劣势。

这并不是在找借口,而是实打实的挡在西路军面前的绊脚石。

马家军早有准备,以逸待劳,马步芳又想借此机会,在蒋介石面前捞个大的,所以打起西路军来格外卖力。

马家军体系当中的几个核心将领兵分多路,各自带领一队人马,从不同的方向拦截西路军。

马步芳大多数时候坐镇大后方,守着大本营,好整以暇地围观战场局势。

在明知结果的情况下,回想这场战役的经过,那是非常痛苦的。

马家军的人不讲武德,下手格外狠辣,毫不顾及双方同为中国人的同胞之情。

打到兴头上,马步芳甚至让人把我军高级将领的头颅给砍下来,说是要连夜送到南京,送到蒋介石的面前挣功劳。

不仅如此,他还让人拍下了西路军西征失败的照片,并且想以此作为我军的耻辱。

照片虽然是静态的,没有视频那么直接,但是从照片上,我们也能感受到西路军战士逆境当中不屈的精神。

战士们在明显处于下风的时候,前方的战友倒下,后方的战友马上补位。这不需要指挥,已经是在长久的实战淬炼中形成的默契。

经过长途跋涉,战士们非常疲劳,年轻的脸庞上隐约可以看出沧桑的神色。

但他们的双眼却发着光,眼神格外坚定,他们想要战胜敌人的决心,从始至终都非常强烈。

还有那些马步芳以为我军会感到屈辱的照片,实则只会鼓舞我军产生更多的精神力量。

照片上的红军战士,可能下一秒钟就会死去。但是他们无所畏惧,仿佛从站上战场的那一天开始,舍生取义就成为了他们的宿命。

西路军是红军发展史上绕不开的一页,数千名战士浴血奋战,仍然没能扭转战局。

它让我们知道,没有胜利是唾手可得的,没有成功是命中注定的。

红军战士们不是神,也是人,也会失败,但在失败之后总能站起来。

他们有的真的到达了新疆,绕过了边境线,完成了任务。有的跌跌撞撞回到延安,被党组织接纳,继续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至于那个着急忙慌在蒋介石面前请赏的马步芳,以及他所带领的马家军的土匪头子们,他们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必然会在解放的洪流中走向失败。

当野战军向着大西北吹响胜利的号角时,那些长眠在西北土地上的西路军战士的英魂,一定会从多年前的光阴中发出呼应。

这是属于红军战士的精神共鸣,是属于人民英雄不朽的徽章。

胜利固然令人欣喜,失败之后的跌跌撞撞,重振旗鼓,同样让人动容。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共产党人的斗争 | 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西路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1-04-11 14:30

2、西路军:信仰凝军魂,热血铸祁连——中国青年网2021-06-24 20: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