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越少!事情越大,这不,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简单的描述,又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这是什么情况呢?
这一颗卫星又是我国在夜间发射的,是在2.29时段晚 21:03: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01 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下面就详细来看看,大家对这一次卫星的发射到底热议有多大,先了解发射问题。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这一次发射卫星使用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重要的一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主要就是用来进行卫星的发射,并且还具有一箭多星的发射实力,其中北斗导航卫星的建设,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重型卫星的发射等都用过它执行,所以,这一款火箭在我国也算是效率极高,实力比较强的火箭。
而它的研究是综合了长征三号甲(CZ-3A)和长征二号E(CZ-2E)火箭的基础特点,并且以长征三号甲(CZ-3A)作为芯级,捆绑四枚2.25米直径液体助推器构成,助推器及其捆绑结构则与长征二号E基本相同。
火箭全长54.838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三子级直径3.0米,整流罩直径4.0米,起飞质量425.8吨,标准GTO运载能力为5.1吨。
所以,这一次来执行我国的互联网高轨卫星 01 星,完全是具备这个实力的,这一次的卫星发射,也提供了我国互联网的效率与质量。
而看到了这里,不少网友也是脑洞大开,点评真的是有点特色,了解可以说也还是不少,比如:全面构建天基GFW与天基局域网、如果是类似于星链的低轨就太酷了等等。
的确都知道这是属于我国的互联网卫星,但大家要知道,在高轨上建设,这是更加突出的一点。
中国在超20000公里上布局卫星,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点?大家都知道,按照卫星的运行高度来讲,主要分为三种轨道数据情况:
低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小于1000公里;中高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在1000公里到20000公里之间;高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大于20000公里。而我国在高轨道上布局卫星,那必然是超过了20000公里,而对于高轨道来说,其实资源更加地紧张,从研究的情况来看,高轨道(GEO)卫星只有一条,相邻卫星的间隔又不可以过小,因为地球站天线分辨卫星的能力受限于天线口径的大小。
在Ka频段(17~30GHz)为了能够分出2°间隔的卫星,地面站天线口径的合理尺寸应不小于66cm。
所以,这个区域也成为了人类的卫星布局竞争轨道,还好,世界上有实力发射的国家不多,一旦将其占用了,其他国家只能在其他轨道进行卫星布局。
而对于高轨道卫星(GEO)移动通信业务的情况来讲,它的特征来源于使用位于赤道上方35800km的对地同步卫星开展通信业务的条件。
在这个高度上,一颗卫星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半球,形成一个区域性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其卫星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地点提供服务。
这其实就是俗话说的“高度越高,那就覆盖就越大”,这其实也反向说明了地轨道卫星的一颗卫星覆盖面积要小很多,这也算是解答了大家看到的星链布局,为什么要发射那么多卫星的原因之一。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加长版长征五号,发射的遥感卫星,也是属于高轨卫星,大家将其称之为“太空神眼”,数万里外锁定航母,这样看来其实也是有道理的,这不仅是卫星强,而且最为关键是能够看到的面积更大。
所以,作为通信的高轨卫星,那覆盖面积大也是其特点。
而这一次发射之后,我国部分报道也说了。
近年来,随着中星 16 号、中星 19 号和中星 26 号高通量通信卫星相继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通已初步建成首张完整覆盖我国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沿线重点区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
官方还表示未来将推动更大单星容量卫星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期,高通量通信卫星总容量将超过 500Gbps。所以,这一次成功发射之后,容量超500Gbps更近了。
所以,中国在超20000公里上布局卫星,也就是为了实现高轨卫星互联网系统。
有了它,G60、GW星座还需要建设吗?的确,不少人也想到了,我国G60、GW星座不是也在建设吗?搞这么多?其实这完全是不冲突的,因为G60星座是我国建设的6G星座,预计要发射约1.5万颗卫星将其布局,而GW星座相当于是中国版“星链”,预计要发射1.3万颗卫星。
所以,这与发射的高轨卫星完全是不冲突的,大家不要混为一谈了。
而且,中国G60、GW星座是有必要建设的,所处于的轨道也不一样。无论是高轨资源紧缺,还是地轨道资源都是一样的。
虽然说地球资源都可以拥有,但是对于地轨道频率,空间等都是有限制的。
不然美国也不会进行大规模发射,一旦等待他们发射完成了,那地轨道就完全没有资源,再想进入就困难了。
所以,我国加强这方面的布局,也算是从长期的战略要求来实现的,不可能等待别人布局完成了,我国采取,那位置在哪里。
其实说难听一点,这会最为关键就是站地,未来就算是资源空间没有,直接进行卫星的轮换就行,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当然,我国星座建设的卫星已经下线生成,而最为关键可能就是等待可重复火箭的运用了,就在2024年,2025年,我国也将迎来可重复火箭的爆发期,所以,期待中国的可重复火箭早点布局,这样我国进行星座的建设也就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