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末的一个清晨,胖东来超市创始人于东来在与联商网董事长庞小伟的对话中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他公开表示,山姆超市的员工工资太低,必须涨薪。
这番话一出,网络上顿时炸开了锅。
因为在不少人的眼中,于东来不过是一位“村首富”,而山姆的背后可是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
真的是这样吗?
这件事背后,还有更多值得一探究竟的东西。
"村首富"的犀利批判其实,于东来对山姆工资的质疑并非无的放矢。
他明确提出,如果超市员工的到手工资不到4000元,这样的企业就该关掉。
他的这些话无疑触动了零售行业的痛点。
很多人会好奇,于东来为何敢如此直言不讳?
在一些网友的发言中,可以找到答案。
有人翻出了山姆在中国的工资数据,发现实际上,山姆员工的平均月薪为6560元,但37%的员工工资在4000-6000元之间,部分岗位甚至要靠加班费才能勉强达到标准。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胖东来超市——这里的普通员工月薪轻松破万,店长月薪高达7.8万元,是沃尔玛中国区店长工资的3.7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许昌和新乡,胖东来超市被当地人誉为“打工人的天堂”。
这不是空穴来风。
于东来对于员工待遇的高标准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他不仅给员工开高工资,还提供各种福利,包括40天带薪年假、结婚礼金、生育补贴、免费体检等等。
想想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吧!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福利并没有让胖东来的利润缩水。
相反,胖东来的销售额一路飙升,202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70亿元,顾客满意度达到95%,员工流失率却只有0.12%。
这对比那些动辄30%离职率的企业,简直是天壤之别。
那么,于东来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经营模式呢?
外资超市的"双标"问题不仅仅是在零售业,这种薪资上的“双标”问题也存在于餐饮、制造等行业。
像星巴克、肯德基这样的企业,员工工资长期处在行业中下游,可产品价格却远高于本地品牌。
这背后的问题不言而喻。
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引发了思考。
当他们听到某些公司采用“狼性管理”,却被曝社保仅为1人时;又或是胖东来给员工发9000元月薪,却能创造商业奇迹时,很多人开始质疑所谓的“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是否只是剥削劳动者的遮羞布?
于东来的胖东来打破了“利润至上”的传统商业逻辑。
他用事实证明,改善员工待遇不仅不会压缩利润,反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就拿公司推出的“鲜肉月饼”来说,虽然单品毛利率低,但由于优质的服务带来了高复购率,整体利润反而增长了15%。
这种“共生共赢”的模式,正在逐渐影响更多企业。
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开始尝试提高员工福利。
例如,某连锁超市推出“月薪保底5000元”的政策后,顾客满意度提高了20%,销售额也增长了18%。
而那些坚持“低薪策略”的企业,则面临着顾客流失和员工离职的双重危机。
当“黑子们”坐不住了当然,于东来的这些做法也招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有些人始终不愿意看到胖东来的成功,他们翻出了过去的一些争议事件。
比如,胖东来因禁止员工在婚礼上收彩礼而登上热搜,质疑声不断。
有些人讽刺道:“发高薪就能当大家长吗?”
但是,这些质疑并没有阻挡胖东来的脚步。
越来越多的员工不仅愿意加入胖东来,还把在这里工作视为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归根结底,大部分支持于东来的人认为,他的善意和努力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这和那些认为他是“家长制复辟”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结尾于东来提出的“薪资红线”,不仅仅是关于工资的讨论,更是中国商业文明的一次觉醒。
当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员工不是“成本项”,而是“资产项”时;当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支持那些真正尊重劳动者的企业时,中国零售业的转型升级才算真正开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胖东来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种象征。
它向我们展示了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着一条第三道道路。
正如于东来所说:“真正的企业家,应该让员工因为工作而感到幸福,让顾客因为购物而感到快乐。
或许,这才是中国零售业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