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坐上谈判桌,莫迪认清现实,希望中国能帮忙

兵戎要至 2025-03-31 10:00:36

据环球网报道,前不久,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3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边界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中印关系迎来关键转折点。与此同时,印度在经济、外交等领域面临的多重困境,也让莫迪政府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迫切性。

莫迪(资料图)

先看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2020年,莫迪政府推出了一项规模达230亿美元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旨在鼓励14个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在印度扩大生产,目标是到2025年将印度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提升至25%。然而,现实却给了印度沉重一击。四年过去了,印度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不升反降,从2020年的15.4%降至2024年的14.3%。截至2024年10月,参与该计划的企业共实现产值1519.3亿美元,仅为设定目标的37%。

不仅如此,许多参与计划的公司未能启动生产,而那些达到生产目标的公司也抱怨政府发放补贴太慢,实际发放的激励资金仅为17.3亿美元,尚不到承诺款项的8% 。

印度制造业计划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印度国内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严重,从土地审批到政策落实,层层关卡导致效率极为低下。有企业反映,申请补贴需要提交47份文件,光是盖章就耗时8个月 。其二,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大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三,种姓制度与职业教育的割裂,使得印度制造业劳动力中仅12%接受过职业技能教育。

其四,印度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战略聚焦,“撒胡椒面式”的规划导致除了药品和手机生产等少数行业外,钢铁、纺织、太阳能等大部分领域毫无起色。

莫迪(资料图)

再看印度面临的外部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印度出口构成巨大威胁。特朗普多次批评印度是美国贸易伙伴中关税最高的国家,并宣布将实施对等关税。据估计,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可能使印度每年损失高达70亿美元。印度关键行业,如化工、金属、珠宝、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品、制药和食品等行业预计将受到严重打击。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威胁,莫迪政府紧急派遣官员赴美斡旋,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包括降低部分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设立印美双边贸易额预期目标,以及承诺深化同美国在能源、国防等领域的合作,积极采购美国的能源和军事装备等 。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从经济层面看,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印度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印度媒体报道,莫迪政府正在讨论减少或取消对中企的贸易和投资限制,包括放宽对中国人员的签证限制和部分关税。印度财政部内部报告也承认,“与中国脱钩等于经济自杀”。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在中美之间保持观望,试图寻求平衡。美国一直试图拉拢印度,将其作为“印太战略”中制衡中国的重要一环,但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印度的经济发展诉求相悖。而印度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以增加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回旋空间,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莫迪(资料图)

对于中国来说,与印度开展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诸多领域存在互补性。然而,中国也需保持谨慎。印度的营商环境长期存在问题,对中企的不友好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此前小米、三星等企业在印度遭遇的各种困境。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虽然双方正在积极沟通,但印度战略界仍将中国视为对手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根本解决,中印之间的直航和签证问题也尚未完全解决 。

中印坐上谈判桌,是双方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莫迪政府认清现实,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推动印度经济发展、缓解外部压力,这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但中印关系的改善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未来,中印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两国的发展,也将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 2025-03-31 10:15

    印度不要相信任何事务因为翻脸比翻书还快。

兵戎要至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