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科学家用一生的行动践行爱党爱国,不仅贡献卓越,其奋斗历程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4月24日,网络上传来一则让人痛心的消息,我国著名的航发设计专家温俊峰院士逝世了!

据烟台大学讣告消息,温俊峰系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烟台大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23日在烟台逝世,享年97岁。
这位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以毕生心血铸就“中国心”,用赤子情怀诠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1929年,温俊峰出生于内蒙古五原县,童年历经战火与贫困。
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兄妹六人艰难度日。目睹山河破碎,他立下“航空报国”之志,靠师长资助完成学业,曾背着一袋面粉赴京赶考。

195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转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发动机设计专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他留校任教,筹建我国首个发动机薄壳强度研究组,设计试验设备并完成多部论著。
1960年公派至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归国后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强度研究的开拓者。
深山铸剑:二十年攻坚“中国心1967年,国家启动“三线建设”,温俊峰毅然奔赴贵州深山,在011基地扎根山洞20余年。

他带领团队在简陋条件下攻克技术难关,主持研制涡喷7、涡喷13系列发动机,成为国产歼-7Ⅲ、歼-8Ⅱ战机的“心脏”。

面对涡喷13高空试验“放炮”的质疑,他顶住压力,科学论证并签字担保首飞,最终战机一飞冲天。
可成功后温俊峰说:
“任何成就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只是代表。”

凭借卓越贡献,他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赤子丹心:十万党费映初心“是党和人民供我上学,培养我成才。”
温俊峰始终心怀感恩。他坚持每年7月1日缴纳党费,因这一天是他入团、入党的纪念日。

2011年,党的九十华诞之际,他与妻子将积攒的10万元存款作为特殊党费上交,深情表示:
“交党费是对党谢恩,也是党员的义务。”
他生活极度简朴,家中摆着40年前的老家具,衬衫领口磨破仍不舍丢弃,却慷慨拿出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为汶川地震、玉树灾区等捐款数万元。
他说:“有力气就要做有价值的事。”
薪火相传:从科研一线到三尺讲台1987年,温俊峰转赴烟台大学任教,组建经济管理系并开设新课程,同时兼任多所高校教授及航空工业顾问。
他家中摆满战机模型,谈起航空事业仍目光炯炯:
“希望年轻人研制出更好的发动机,让中国战鹰翱翔世界!”

他用一生践行“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誓言。正如他所说:
“每当看到国产战机划破长空,心底涌动的骄傲与幸福,便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温俊峰院士用科技报国的赤诚、甘于奉献的品格,在共和国的蓝天上写下不朽篇章。
致敬,中国航空事业的脊梁!
温俊峰院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