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消息,日前,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登开启访华行程。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他在短短3个月内的再度到访,背后深意耐人寻味。
此访期间,中蒙两国签署了一系列重磅协议,其中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协议格外引人注目。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的短板严重制约了其资源出口。中蒙边界虽长达4700公里,却仅有1个铁路口岸和13个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的稀缺使得蒙古国对华矿产品出口过度依赖公路运输。这不仅导致运输成本飙升,通关压力也与日俱增,公路超载问题还对当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牧民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中蒙铁路(资料图)
甘—嘎铁路项目预计在2027年投入运营,每年可运输3000万吨货物,届时将承担蒙古国近六成的煤炭出口任务。据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表示,铁路通车后,塔温陶勒盖的煤炭出口量有望每年增加至7000万吨,这将为蒙古国每年带来额外15亿美元的煤炭销售收入。要知道,蒙古国当下的外汇储备不过50亿美元,这笔可观的收入无疑将极大充实其外汇储备规模,有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经贸合作方面,中蒙两国的往来日益紧密。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飙升至190亿美元,其中蒙古国对华出口额高达14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90%。煤炭在蒙古国对华出口商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2年至2024年,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的煤炭数量从3100万吨急剧增长至8300万吨。临近蒙古最大煤矿塔温陶勒盖的嘎舒苏海图口岸,作为蒙古国对华出口矿产资源最多的公路口岸,在双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蒙古国煤炭的稳定需求为两国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往昔,蒙古国长期奉行“第三邻国”战略,与美西方暗通款曲,对中国则戒心重重。然而,奥云额尔登上台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此次已是他第四次访华。其态度转变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一方面,美国拜登政府下台后,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就连美国的核心盟友都难以幸免,更不用说蒙古国。
特朗普(资料图)
蒙古国逐渐意识到西方承诺多为空头支票,关键时刻并不可靠。另一方面,在哈萨克斯坦首都举办的中哈企业家经贸洽谈会上,双方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扩大天然气、原油贸易领域合作,这让蒙古国深感焦急。此前,受美国蛊惑,蒙古国在中俄蒙天然气项目上设置障碍,试图索要高额“过路费”,致使项目搁置,最终错失良机。
痛定思痛,蒙古国认清了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其地理位置决定了,要实现经济发展,离不开与中俄这两个邻国的合作。此次访华,蒙古国总理或许意在试探中俄蒙天然气项目有无重启可能,同时希望借助中国广阔市场,扩大煤炭出口规模,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早在2004年,中蒙就开始探讨甘—嘎铁路项目,其间历经波折,直至今日才正式签署协议。这一过程反映出蒙古国在发展经济问题上艰难达成共识的历程。自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以来,蒙古国国内的民粹主义与保守势力多次干扰国家正常发展进程,使经济遭受重创。如今,蒙古国人民党在议会选举中占据优势,仍坚持与第二大党组成联合政府,旨在避免党争内耗,全力发展经济。在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蒙古国政府将甘—嘎等3对口岸跨境铁路项目列为《蒙古国政府2024—2028年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
甘—嘎铁路(资料图)
展望未来,随着甘—嘎铁路项目的稳步推进,中蒙还计划开通满都拉—杭吉、策克—西伯库伦、珠恩嘎达布其—毕其格图等跨境铁路项目,助力蒙古国构建“三纵一横”铁路网络,实现与中国、俄罗斯铁路网的深度联通。中蒙两国的合作前景广阔,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化,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将为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