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台湾芦洲,退役老兵邓枢抱着刚满月的女儿在眷村踱步,收音机里正播放周璇的《夜上海》。谁也没想到,这个在田间捉泥鳅的女孩,14年后会在台北“夜巴黎”歌厅一唱成名。
1967年,14岁的邓丽君以《凤阳花鼓》拿下全台歌唱比赛冠军,当晚却因登台耽误功课被母亲罚跪祠堂。赵素桂在采访中回忆:“她膝盖下垫着歌谱本,边哭边背《采红菱》的歌词。”
1974年赴日发展前夕,邓丽君在东京新宿地铁站苦练日语发音的录音带至今保存在NHK档案库。日本经纪人舟木稔透露,她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八小时,直至苹果肌僵硬到需要用热毛巾敷脸。这种极致追求,让她成为首位蝉联日本有线大赏三连冠的外籍歌手,却也让赵素桂在深夜接到越洋电话时,常听见女儿咳嗽不止的嗓音。
1980年纽约林肯中心,27岁的邓丽君与成龙在《杀手壕》片场相遇。据当时场记记录,成龙曾连续三十天送广式煲汤到邓丽君公寓,却因不愿在媒体前承认恋情引发矛盾。1981年情人节分手当天,邓丽君将定情玉佩沉入哈德逊河,转身投入日语专辑录制,导致声带结节恶化。
真正击垮她健康的是1987年的退婚风波。马来西亚糖王郭孔丞的祖母提出“退出歌坛、断绝演艺圈往来”的婚前协议,邓丽君在签约《偿还》唱片合约与婚约间选择了前者。贴身助理曾看见她在巴黎公寓吞服安眠药,床头柜摆着郭孔丞送的翡翠梳子。
1990年邂逅小15岁的摄影师保罗后,邓丽君的哮喘药用量从每日两次增至五次,清迈住所的医疗账单显示,去世前半年她曾七次急诊治疗呼吸衰竭。
1995年5月13日,赵素桂在清迈医院太平间轻抚女儿遗体时,发现邓丽君后颈处未消退的拔罐瘀痕——这是她为缓解哮喘尝试的中医疗法。法医报告显示,邓丽君死前体重仅41公斤,肺功能相当于60岁烟民。赵素桂后来对亲友坦言:“每次看见她化妆盖住的黑眼圈,就知道她又彻夜录歌了。”
在遗产公证现场,赵素桂坚持将邓丽君收藏的2000张黑胶唱片捐赠给上海音乐学院。面对媒体追问亿元遗产分配,她展示女儿1992年的日记:“若得妈妈谅解,愿散尽钱财换三年闲适。”这位母亲最终用女儿遗产设立声乐奖学金,却在颁奖礼上缺席。知情者透露,她常带着邓丽君幼时的绣花鞋到寺庙供奉,喃喃自语:“来世做个普通姑娘。”
2014年赵素桂以97岁高龄离世,遗嘱特别注明墓碑要朝向山东老家——那是邓丽君生前未能踏足的祖籍之地。或许在她心中,女儿从未离去,只是提前结束了人间修行,回到了歌声最初的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