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业部公开的消息显示:最近十年来,俄罗斯的大豆种植面积“从150万公顷,扩大到350万公顷”,成功实现翻倍。大豆总产量也在2022年实现了600万吨的突破,创下历史新高。

2022年,俄罗斯大豆出口量再度超过100万吨,其中的“近70万吨”销往中国。今年,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叠加“中俄背靠背”带来的提振效应,两国大豆交易量有望再创新高。
前7个月,俄罗斯销往中国大豆已超过2022年全年
源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消息,2023年前7个月,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均为非转基因大豆数量约为80.603万吨,与上年同期的37.31万吨相比,实现了116%的同比提升。
南生还注意到,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在整个2022年为69.375万吨,这已经被今年前7个月赶超了。按此趋势,今年我国进口的俄罗斯大豆数量有望达到或超过150万吨,又会创新高。

与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的大豆不同,俄罗斯的大豆都是“非转基因”的。种植区域主要是南部的高加索,中部的伏尔加河流域,远东的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犹太州和哈巴罗夫斯克等地。
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豆主体就是“远东地区种植的”,与我国大豆主产地——黑龙江气候类型较为相似,蛋白含量普遍在40%以上,可以用于豆制品与优质大豆蛋白等产品的生产与制作。
今年3月份,我国与俄罗斯签订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里面明确提到:中俄两国要继续深化农产品互惠合作,增加包括大豆种植、交易在内的粮食贸易活动。
针对中国的大豆需求,俄罗斯方面也多次提到要扩大种植面积,扩大供应量,同时希望简化两国粮食企业、人员在办理入境签证、劳动许可、进口报关、出差旅行等事宜时繁琐手续,提升工作效率。

俄罗斯的大豆“质量”好,价格也较为便宜
我国进口的大豆可分为两大部分,核心是“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用来做饲料、榨油。前三大进口渠道是巴西、美国、阿根廷。以今年前7个月为例,从巴西进口3890.552万吨,平均每吨售价约为4197元人民币。
前7个月,我国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总量为1984.919万吨,交易总金额为912.431亿元,平均每吨为4597元;从阿根廷进口154.708万吨,交易总额为69.964亿元,平均每吨为4522元。
与转基因大豆相比,我国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数量较少——不是我国不愿意进口,而是国际社会种植、出口的非转基因大豆数量太少了。其他国家对豆制品的需求量较低,都要榨油、作饲料。

这恰恰是转基因大豆的强项——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转基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脂肪含量却更高。虽然我们中国人喜欢非转基因大豆,但榨油厂、饲料企业更加偏爱转基因大豆。
这种“供求关系”的异同,中外居民对大豆“质量”理解的差异,欧美资本的有意引导等因素导致“转基因大豆种植、出口”在国际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至少有俄罗斯,仍在全力推动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和出口,而且价格较低——今年前7个月,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平均每吨仅需要3773元人民币。
与之相比,我国从埃塞俄比亚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均价为4685元/吨,从加拿大进口均价更是高达5279元/吨。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俄罗斯销往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都很便宜啊。

点评:在我国可用耕地面积难以提升、环境压力增大、居民豆制品需求高企等复杂背景下,俄罗斯强化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与出口是难能可贵的,并且也有利于中国粮食进口市场的多样化。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多近一些非转基因类的,转基因人家美国佬自己都不吃能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