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赛车运动的版图中,F1中国大奖赛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位置。2025 年3月21日至 23 日,这项赛事将再度于上海国际赛车场激情上演。那么,有什么看点?

上海国际赛车场每圈长度达 5.45124 千米,平均时速可达 205 千米,设有一条长达 1175 米的直道,对赛车的动力性能与车手的操控技巧皆是严苛考验。赛道上的 1 号和 2 号弯道作为长右弯道,在比赛起始阶段便要求车手精准把控速度与线路。车手起跑后需适时减速,若过于贴近内侧弯道易导致速度损失,而从外侧入弯再平稳加速,是相对更优的策略选择。8 号高速 S 弯处弯道密集,车手需凭借精湛的操作技巧与精准的刹车控制,选取最适宜的线路提前加速。13 - 14 号弯后的超长直道则成为决定冲刺速度的关键节点,车手要充分利用 13 号弯提前踩下油门,并巧妙借助可变尾翼,争取实现超车。

但与部分欧洲经典赛道相比,上海国际赛车场在赛道布局的复杂性与历史文化底蕴方面略有差距。一些欧洲赛道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赛车文化,赛道的每一处起伏、每一个弯道都承载着丰富的故事。而上海国际赛车场建成时间相对较短,在文化沉淀上仍需时间的积累。
车队竞争层面,2025 年参赛的红牛车队、梅赛德斯 AMG 车队、法拉利车队、迈凯伦车队等皆为劲旅。回顾 2024 赛季,麦克拉伦车队强势登顶年度车队冠军,红牛车队的维斯塔潘提前两轮卫冕车手总冠军。进入新赛季,各车队在休赛期积极筹备。迈凯伦虽有上赛季的辉煌战绩,但不同赛季间赛车性能、规则变化以及车手状态等因素皆可能影响其表现,能否延续辉煌充满变数。红牛车队凭借过往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经验,有望在赛车调校与战术制定上展现竞争力,不过其在季前测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法拉利车队迎来汉密尔顿这位冠军级车手的加盟,理论上实力得到增强,然而车队与车手的磨合情况以及新车的实际表现,尚需通过正赛检验。梅赛德斯 AMG 车队在后汉密尔顿时代,积极调整战术与培养新人,同样渴望在新赛季取得佳绩。在车队资源投入方面,法拉利、梅赛德斯等传统豪门车队在研发资金、技术团队规模等方面具备优势,但部分新兴车队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努力缩小差距。
车手对决同样是赛事焦点。2025 赛季 F1 车手阵容大换血,汉密尔顿转投法拉利车队,为车队注入冠军基因,他与勒克莱尔的配合以及在新环境中的表现备受关注。离队的塞恩斯加盟威廉姆斯车队,期望在新团队中实现突破。奥康、霍肯伯格分别加入哈斯与索伯车队。安东内利、杜汉、博托莱托、贝尔曼等新秀车手也将登上 F1 舞台,为围场带来新活力。

周冠宇作为法拉利车队的储备车手,其在赛场上的表现自然成为中国车迷关注的重点。但从过往经验来看,新秀车手在适应 F1 赛事的高强度竞争与复杂赛道环境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成绩上可能难以迅速与经验丰富的车手抗衡。而经验丰富的车手虽技术成熟,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态和反应速度可能会出现下滑,这也为比赛结果增添了不确定性。

赛事期间,上海还将举办 F1 学院赛季揭幕战,全部由女车手参赛,中国车手师炜持外卡参赛,成为首位踏入 F1 学院赛场的中国车手。这一赛事为女车手提供了展现实力的平台,丰富了 F1 赛事的多元性。不过,目前该赛事在关注度和影响力上,相较于 F1 正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5 年 F1 中国大奖赛具备诸多看点与潜力,赛道、车队、车手以及附加赛事等方面呈现出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态势。但在文化底蕴塑造、车队竞争格局平衡、车手成长与赛事影响力拓展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最终赛事呈现出何种面貌,唯有待比赛结束后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