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哈弗枭龙MAX横空出世,11.68万就能开走插混四驱SUV,这波操作是真香警告,还是长城汽车挖的又一个市场陷阱?
今儿咱就聊聊,这二代哈弗枭龙MAX,到底能不能把比亚迪宋PLUS给干趴下。
话说这长城汽车,为了在新能源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也是够拼的。
年初,魏建军一声令下,长城汽车要全面转型新能源,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80%。
这枭龙MAX,就是他们冲锋陷阵的先锋官。
这价格,那是真够狠的。
11.68万,直接把价格拉到了插混四驱SUV的底线。
不少网友直呼:“比亚迪宋PLUS这下真要睡不着觉了!”
但话说回来,这低价也不是白来的。
2022年底,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退坡,各家车企都面临成本压力。
长城汽车这一招,算是用价格优势来抵消补贴退坡的影响,吸引消费者。
但这价格战,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枭龙MAX,最大的卖点就是这第二代Hi4电四驱技术。
238kW的综合功率,6.8秒的零百加速,听起来确实挺唬人的。
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老司机们最关心的“油电双降”问题。
馈电油耗4.2L,纯电续航最高165km,这数据确实亮眼。
比亚迪宋PLUS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2023年Q2销量有所下滑,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三电系统,那可是经过市场验证的。
口碑在那摆着,不是随便就能撼动的。
说到电池,就不得不提宁德时代。
作为比亚迪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的日子也不好过。
枭龙MAX的低价策略,可能会影响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电池供应价格谈判,搞不好长城汽车还会找其他的电池供应商,来压低成本。
这供应商之间的博弈,也是暗流涌动啊。
再来说说芯片。
前两年,汽车芯片短缺闹得沸沸扬扬,不少车企都因此减产。
好在2023年上半年,芯片短缺问题有所缓解,这也让长城汽车能够更稳定地生产枭龙MAX,降低成本,为低价上市创造了条件。
除了价格和技术,空间和配置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枭龙MAX的外观内饰设计,那也是下了功夫的。
丁达尔大灯和星河尾灯,听起来就挺浪漫的。
内饰取消了副驾屏,走起了简约风,但全系标配座椅加热,中高配还带通风按摩。
轴距2810mm,后排靠背可调,放倒后能当床用,这简直就是为露营党量身定做的。
智能驾驶方面,枭龙MAX也跟上了第一梯队,支持城市NOA和跨层记忆泊车。
这么一对比,枭龙MAX的四驱优势确实是杀手锏。
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三电口碑,也不是盖的。
这就像是武林高手过招,各有千秋,胜负难料。
话说回来,11万出头能买到插混四驱SUV,还要啥自行车?这性价比,确实挺高的。
但话说回来,这长城汽车,能不能凭借枭龙MAX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
未来的竞争格局又会如何演变?
长城汽车想靠低价策略在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但品质、技术、口碑,一个都不能少,才能笑到谁能笑到谁能笑到最后?
让子弹飞一会儿!